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 C2C(Copy to China)。
一
「什么社区 O2O,不就是跑腿儿的?那叮*小区不好好跑腿儿,非要搞什么狗屁社交,不是死了?」
三十四岁的老刘咽了口唾沫,接着跟我说:「跑腿儿这事儿,是没意义的。」
14 年火得一塌糊涂的社区 O2O 被老刘说成了「没意义」。
我有点儿听不下去,不得不插嘴:「嗯……这些项目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实践起来出了一些问题,对一些团队来说地推难度可能太大……」
「狗屁。出发点就不好。」
「那您项目的出发点是?」我丝毫不期待老刘这样秃顶、微胖的男人可以用一席嘴炮拯救社区 O2O,不过我十分佩服这位创始人出言不逊的气质,这令我想起了做手机的老 L。
「社区 O2O 就不能是 to C 的,必须得 to B。跑腿儿有多大价值?人家下楼拿一下儿的事儿,还用得着你给送?这种 O2O 没意义,就是狗屁。」
老刘说的没错儿。纵观 14 年留存至今的社区 O2O,活下来的跑腿儿项目反而是送桶装水的,也许因为桶装水不只是「下楼拿一下儿」这么轻松。另外,桶装水购买频率也比较高,用户几天以后买水的时候还想得起来几天前用的 app,这和家电维修、装饰装潢之类两次使用隔了仨新手机的需求就太不一样了。
老刘居然是一个洞悉了 O2O 本质的男人,难怪满嘴狗屁。我顿时对他接下来要说的产生了兴趣。倒不是指望他说出多么惊天的 idea,我就是想搞清楚 to B 的 O2O 该怎么做。
「你问我 to B 怎么做?咱们做一个系统,居民线上下单、线上支付,下班回家路过实体店的时候就能顺手儿拿货。因为提前下单了,你就不用担心没货,也不用带零钱。」
你等等吧老刘。你说的好像是大大小小的线下社区商店,他们做不做 O2O 跟你有什么关系?
「咱们不开店啊!咱们给现有的店铺提供一套系统。你想一下,你在小卖部买东西,能买出什么花儿来?你能买大彩电么?主要也就是生活用品。现在你做这个系统,只要覆盖的小区足够广,下单的用户足够多,你就可以摸清居民的消费习惯。」
老刘,你这是大数据啊。
「你收集到的信息足够多,就可以预测用户将来的消费。有预测,小卖部的进销存问题就解决了,个体户是不是就变成了规模经济?成本是不是下降了?」
你说的好有道理,赶快去做地推吧,老刘。
二
无独有偶,想把 O2O 做成 to B 项目的不止老刘一个人,领域当然也不局限于社区。名校毕业的小黄也曾找到我,倾诉他的融资需求。
我不知道小黄是不是吃货,反正他是个连续创业者,以前做的项目都跟餐饮有关系。他还有个写程序的哥儿们,是名校隔壁的名校毕业,一直和他一起做餐饮领域的创业。他们以前的项目小有赚头儿,还上过报纸,不过现在重回创业老路,从头再来了。
「我们要在中国建立类似欧洲的餐饮业采购物流。」
少年有志气。多少个餐馆老板不必再每天半夜亲自跑到批发市场买菜了,我代表他们的发际线感谢你。
「交给员工也不行,员工会吃回扣,老板放心不下。找供货商也不好,经常送了几个月就开始漫天要价了。你连夜跑到菜市场询价,发现还得自己去买。」小黄的语气坚定得仿若自己被无良员工和不要脸的供货商坑了 10 年,我严重怀疑他以前的创业项目就是自己开餐馆,开一家倒一家。
我明白了小黄创业项目的用意:「你想打破供货商垄断的菜价信息吧?破除这个信息不对称,让餐馆老板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当时当地批发市场的菜价,没错吧。」
「对,还要配备自己的物流,让老板们可以放心收到高质菜。你要是直接拿着价格管供货商要菜,他们给你的质量就没法儿保证了。」
我心说,就算按照供货商的报价买菜,质量也从来不是有保障的事儿——然而小黄啊,你们要怎么保证质量呢?
「我们会建立自己的质检流程,通过一系列检测,判断菜品的新鲜程度和受污染状况,按照质量划分等级。我们再将菜品做一些粗加工,用自建的物流向餐馆送货。」
我琢磨了一下,小黄可能需要自主联系菜农,自己建立工厂,再搞一堆大卡车天天奔驰在京郊到二环的公路上。
「你们就先做北京的?」「对,先从北京做起。」
即便先做北京,这项目没个千八百万恐怕也做不起来啊。
「小黄,我再确定一下:你找我,是想融天使轮吧?」
「对。」
小黄,我很喜欢你的思路,这项目如果能做成,实在是功德一件。虽说负责采购的员工要失业了,生鲜供货商要骂街了,生发剂和染发剂销量也要下降了,起码三十来岁的餐馆老板再也不用被人当成五十多岁的大师傅了。
可是,以这个项目起步的难度和波折的程度,投资人恐怕很难投吧。一定不要放弃啊,黄酱。
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 O2O 项目都做不成。我在 2014 年夏天见到了做眼镜 O2O 的小张,彼时的他刚刚拿到了一百来万天使投资,正在加快扩张的脚步。
小张毕业没几年,手里没有特别牛的渠道,团队也是东拼西凑——这简直是最糟糕的创业开局,一般情况下这种创业者会在融资之前便知难而退。
要问他为什么还能拿到融资,我只能说,虽然在创投这个圈子 idea 是最不值钱的,但绝佳的 idea 和一般的 idea 还是有区别:
首先,他明确地发掘了痛点。消费者线下购买眼镜,要经历 ①去眼镜店验光②回家等店面装配③去店里拿镜子④再回家 这四趟「跑腿儿」过程。显然,就算 O2O 配镜的意义仅在于帮消费者跑腿儿,一腿儿顶其他 O2O 四腿儿,也是蛮屌的。
其次,眼镜行业本身已经迟暮,从业者鲜少小年轻儿,而老人们不思进取。线下店地租昂贵,销量惨淡,还要被消费者骂成暴利。不管出于行业自身还是消费者的需求,眼镜行业都有待深度改造。
我当时十分看好小张的项目,只是对他不成形的团队表示担忧。几个月过后,小张果然组建了全新的团队,甚至拿到了新一轮融资。我再次见到意气风发的他,攀谈几句,结果发现整个项目都变成新的了。
曾经,小张向我描述的项目核心是:
「不设实体店,O2O 验光,O2O 配送。和眼镜厂商达成合作,实现按需的库存管理。」
而如今,这个项目变成了:
「我们在这个学校发展了学生代理,在那个学校也发展了学生代理,还有这里、这里和这里……」
我此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老刘倾诉我的痛苦,换取一声「狗屁」的怒骂。
连接消费者和厂商,取消实体店,取消库存,大幅节省成本,这是多么美妙的闭环。
我脑中对眼镜行业的想象是:当我需要购买眼镜,我通过某个平台在线下单,平台的验光师前来验光,将结果返回眼镜装配厂家;厂家那日夜运转不停的流水线上,有一副小小的、属于我的眼镜,它会在不久后由平台物流送到我的手中;我试戴后发现度数、瞳距或者其他什么的不合适,可以方便地退货,而这副眼镜会根据数据库打折卖给恰好合适的人。
如今在这些环节里硬生生地插入了一大堆学生代理,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只好回答「too young」。
四
并不是说学校没商机,学生不靠谱儿。打脸的事实就在眼前,校园 O2O 项目也能拿到千万级投资。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能记住的无非就俩事儿,一是穷,二是年轻。其实在穷且年轻的岁月里,总有很多痛苦与无奈,比如考试不及格,比如没有女朋友,比如意外怀孕要去打胎。
拿到千万投资的项目做的当然不是打胎生意,因为这个团队里真的有好几个学生。他们发现学校的超市太贵了,和校外超市不是一个价格,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搞了个校园 O2O 电商,把平价的饮料零食配送到学生宿舍。
我一直觉得校园超市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都是很奇怪的一环——它市场小,成不了规模,房租又贵,只能靠勤工俭学的学生缩减人力方面的开销,然而固定成本仍然高企,价格还是没有一点儿竞争力。即便如此,不管是出于方便还是出于归属感,仍有很多学生选择在校园超市购买面包饼干水果酸奶。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现象着实令人遗憾。
一个主要服务高校学生的电商平台,自然不能像淘宝那样走价格低廉、品类丰富的路线。这个学生项目的特点除了平价,就是免费送货了。对,多小额的订单都免费送——不然学生也用不起。
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确实方便了配送,但我仍担忧免费的后果主要是烧钱。这个项目的想象空间很足,只是,在学生的「穷」改变不了的当下,如何从他们身上赚钱仍然是个问题。
更何况,许多学校维持校内超市运营,靠的是近似于行政手段的禁令。一般的快递都被堵在校外,零食 O2O 能不能顺利送达宿舍,反正我是很怀疑的,我觉得老刘也是很怀疑的。
也许解决方案在于不要试图蔫不出溜地越过学校,而是积极地与校方达成合作,共建美好的校园 O2O 平台,那时校内的超市可能更大意义在于提供仓储。说白了,还是得 to B 啊。
都说吸引消费者容易,跟机构谈合作难——都那么容易可不就是谁都做 O2O 谁都死么,脏活累活一律甩手不干就是互联网精神了?我看未必。至于原因,去问美团王老板吧。
五
虽然就现阶段来看,服务类 O2O 想有竞争力就得品控好,想要品控好就得地推好,而地推就是脏活累活,不过脏活累活也不能代表 O2O。
不久前还有一位创业者来找我融资,他姓冯,与老刘年纪相仿,我叫他老冯。老冯要做的也是 O2O 项目,虽然他自己根本不知道 O2O 是什么意思。这并不奇怪,因为老冯是一位农民工,来自大荷兰。
请各位注意,虽然我从满口豪言的中年人写到连续创业者,从打学生牌的小年轻写到真正的在校生,现在连农民工都出来了,但我真的没有在黑 O2O 更没有黑河南,你们再诛心我就报警了。
老冯要做的项目,描述起来十分容易——他提供了一个业主找工人、工人接活儿赚钱的平台。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控制,没有经过技能考核(先)和岗位培训(后)的工人不能受到平台的认可,这就保证了平台上都是有施工经验的老工人,业主可以放心将工程交给他们。至于工人,他们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接到大量的工作并借助平台维护自身权益,比起自己三天两头跟着不一样的包工头跑不知底细的工地要强太多了。
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老冯足足用了 40 分钟才向我描述清楚,搞得我一会儿以为他打的是农民工创业情怀牌,一会儿打的是技术工人蓝领救国牌。
不管牌怎么打,这项目都挺难融资的。业主需求确实有,但工人来平台注册可就太慢了——中国有水平有经验的工人本来比例就不高,你还要求他们天天上网刷平台,手机要浇在水泥里了怎么办?
老冯说:木有手机。
好嘛,原来没有移动端,就是个网站,早说我早打开看了……慢着,我,的,天,这什么鬼前端?你们真的不是卖建材的?说好的工人注册我怎么半天找不到?主页上这都什么模块,有一个和 O2O 相关的么?
老冯说:木有前端。
木有前端你们就不能套个好一点儿的模板么?让你们的技术来见我,我保证不打死他。
老冯说:木有技术。
原来是 TM 外包的……为什么中年男子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冲击。
我需要冷静一下。这一瞬间,我,感到无比惭愧。
虽然这个项目听上去瞄准了真实需求,而不管从农民工角度还是从蓝领角度都很利国利民,我却发现我和我认识的天使投资人都无法满足老冯的融资需求,因为这个项目一点儿也不互联网。以他的这种模式(这个土气的网站),没有技术合伙人的股权架构(这个土气的网站),40 分钟才讲清项目的表达能力(这个土气的网站),没有任何一个互联网出身的投资人会将钱投给他——因为不借助互联网就没有快速扩张,没有快速扩张就没有估值的高增速,没有高增速就没法套现退出。
那一刻天旋地转,日月无光,在人类血脉中流转了几千年的贪欲向我尖叫。
也许来自政府的支持会是更好的出路吧,老冯。
六
讲真,即便老冯团队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他的融资前景也毫不乐观。扎根工程的 O2O 相较服务业 O2O 势必增长缓慢,投资人很难在一两年内见到高额回报。也许寻求政府基金的青睐容易些,反正政府不差钱,有时候连股权都不要。
「是啊!这事儿就不能自己做!必须得政府主导!」
杨先生夹了一口菜,放在盘里,随即放下了筷子。
杨先生是一位医生,不算新手,也不算出名。我们的相识很偶然,他也是找我吃饭的陌生人中极少数不谈创业的。可惜,我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条鱼下去一半儿就聊上了创业潮,没成想把杨先生心里的痛点也勾起来了。
「(患者)七八年前摔得骨裂,照了张片子。现在旧伤疼痛,想来看看,你猜怎么着?没有了。片子就存 5 年。」
杨先生抱怨的是医院的数据系统,他认为现在各大医院的数据结构都做得极糟。资料保存时间短,分类差,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不统一,信息不全,搜查困难。
我问杨先生,各大医院之间的数据互通吗,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类目都能清楚地跨院查到吗?
杨先生想了想,说,不能。
我心想,互联网医疗的基础都没构建好啊。但是我也知道,这数据互通不了,因为对医院来说意义不大。
「现在还很依赖病历本儿呐。」就是对于好多人来说每次去医院都得重新买的那玩意儿。
医疗界人士创业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原因主要有三:机会成本太高;合作伙伴太少;政策限制太大。
机会成本太高就不用说了,辛苦学医十余载,熬过多年当主任,说辞职创业就辞职创业,你以为产品经理呢?
合作伙伴太少也很容易理解。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大牛,拉个产品出来,拉个运营出来,分分钟就组建新团队了。想象一下骨科大夫和皮肤科大夫携手创业,做手办?
政策限制啊,你去找随便哪个互联网医疗团队,都能一把血一把泪地跟你控诉。随便开方子随便卖药都违法,这世界对医疗从业者太不友好了啦,私活儿都不能接了啦。
杨先生告诉我,一些软件已经允许消费者在线向专业医生咨询健康问题,然而医生大多时候只能跟他们讲些无关痛痒的话甚至养生技巧。这一方面因为诊断的缺失,一方面也受到法律的约束。
因此,理想中覆盖全国甚至世界的,数据详细永不过期的,实用价值科研价值都爆表的,势必造福人类子孙万代的医疗行业大数据系统,恐怕很难指望经验丰富的医生们跳出医院来构建。然而,医疗这个行业垂直程度又太深,外人要想插手,难度也是非常之大。这个问题不解决,也许真正的在线医疗永远都无法实现。
「是啊!这事儿就不能自己做!必须得政府主导!」杨先生这话就说这个呢。
七
你一定发现了,医疗行业的困局也存在于许多其他行业中,传统行业升级难不是个别事件。然而传统行业拥抱网络的需求又是如此强烈,强烈到每一个领域都存在一些尚待发掘的商机。
你问我商机在哪儿?保守估计,这篇文章的前六节至少提到了六个方向,算上存在明显不足的早期投资是七个。我不知道现在在做这些的创业者们能否克服万难成功,但我知道将来一定会有人成功的:社区小卖部和餐饮业可以解决进销存问题,眼镜电商能够连接消费者和厂家,校园超市不再昂贵,农民工找工作有保障、工程不再用工荒,医疗业的数据联网精密而完善。
需求如此明显的行业绝不限于这些。能够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做 O2O 的人还要去设法满足根本不痛的需求呢?
那都是狗屁啊。老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