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郑老师问卷调查:
1.自我认知: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关于人生目标:你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
3.关于安全感和归属感:你觉得生活中谁是最愿意帮助你的人?
4.当前状态:你感觉到压力了吗?来自哪里?
问卷结果是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不认可,对父母的不信任,普遍缺乏价值感。给我的感觉是痛心,危机感。
价值感的缺失是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实践的结果。正是由于养育者们过多的参与,准确来说是掺和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导致他们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学会得体的退出孩子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从划清界限感开始。
如何解决中学生拖拉懒惰的习惯?
一、了解大脑工作原理
人的大脑主要分为两个系统:系统一,慢,行为多为本能反应;系统二,快,高效,多为理性分析。在较多情绪冲突的情况下,大脑主要是系统一在工作,因此孩子学习效率低。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减少情绪冲突,增加系统二工作的机会。
二、鼓励,鼓励,再鼓励
鼓励妈妈,鼓励孩子,鼓励家庭成员,成长环境
a.孩子做错事后,如何引导
1.先了解事情全貌,挖掘孩子处理的亮点,从本质行为,出发点多方面思考。
我的想法:即使是一件事情的本质,也是需要在养育者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对孩子充分了解基础之上,来挖掘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需要花时间陪伴,观察孩子。
2.开始谈话前给孩子正向肯定
3.针对做的不好的部分,采用不批评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
这个环节真的很考验父母啊,尤其是在盛怒之下,因此,觉察能力很重要,只有觉察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真心肯定并不批评孩子。
4.让孩子拥有主动承担错误的勇气,这一点,需要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在我们总是责备孩子不敢承认错误,不能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父母是否想过,会否我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导致孩子不敢,甚至于是不能呢?
5.把反省的机会留给孩子去思考,不说教
个人认为这一点最难把握,怎么留这个机会,大有讲究,时间,时机,如何引导,后续处理,都需要把握好,这得打一套综合拳。
总而言之,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错误,而不是和错误一起打败孩子。当孩子的行为与目标有偏差时,我们应当是将正确的力量放大,而不是纠错。
三、关注变化中的积极因素,赋予所有家庭成员力量
家庭成员形成的小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有大局观,不要局限于问题本身,多从环境思考。
四、身体接触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
ps.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不是以牺牲关系为代价的,只有良好的关系,才会有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