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在打磨《影子的秘密》,一直上的迷迷糊糊,总觉得学生似懂非懂。常老师来指导时一针见血,发现问题出在目标设定上。
教参上目标为知道光源个阻挡物会影响影子。知道影子有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课本上希望学生从光源照射角度和阻挡物的摆放来让影子变化。常老师指出,这个就是模拟太阳的照射,角度模拟太阳高度和方向,不应该笼统来看待而是拆分成两个实验——改变光源方向和高度。因为既然是实验,还是应该遵守基本的科学性,即控制单一变量。如果混在一起,让光源随意变化,那么影子的结果则不能够用来分析。
其次常老师指出课本中阻挡物的改变会影响形状,但是目标中没有提到形状,两者不相符,我们应该融合全部提到,即影子有形状,大小,方向和长短的变化。用演示实验来揭露影子大小变化原因,接着小组尝试改变阻挡物观察影子形状变化。最后改变光源的高度和方向,分开观察变化。
总的来说,虽然是三年级,但是这节课的层次不能降低。控制变量的方式还是要让学生操作到位,可以不用那么精准,但是他们必须明确只能有一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