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泾大讲堂——文化·读书——白岩松
有幸现场聆听白岩松老师的分享,只言片语记于此。
2019-11-17
1949年,近90%的文盲——中华文明是少数人读书的传承。
1950年的《婚姻法》是男女平等的开始。
上海在扫盲的贡献:陈毅担任过扫盲的总领导;周有光的拼音对于扫盲意义重大。
关于阅读,好消息是,近十几年,全民阅读兴起——虽然书店以成功学、考试为主;坏消息是,该读书的不读书了、手机和互联网使得阅读从深阅读变为中阅读甚至浅阅读——手机上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社交、找新闻、游戏。
知识不等于智慧
古人少识多智,今人多识少智。
关于读书,
- 人找书难,书找书易。
- 人生如棋子,读书如落子。
- 读书不一定成功,想想为什么读书。
人到中年,要学会“读时间”。
年轻时妄想着,什么都想得到。
50岁后懂得了,什么都会失去。
读书,在于不经意间,某句话突然触动了人心。
问上海一位哲学家——赵先生,为何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我们还需要18世纪的音乐来抚慰心灵?答曰:
人性的进化是很慢的。
因此得文《人格才是最高的学问》。
25岁要采访85岁的大家,读《曾国藩》,其最高峰是陪太后吃饭。
在那一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之后的岁月中才会放弃许多。
手机,还是手铐?
曾有关于成瘾的研究,表明成瘾的三大要素:
- 随机奖励
- 获取方便
- 永无终结
举例:猴子和随机奖励的投放筐。
手机及其中的APP是被设计好的,即使明知99%没意思,但为了1%有意思的可能,也要不停地刷视频、新闻……。
我们都是被别人设计和研究的对象。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能用钱解决的一定要用钱解决——为了不失去自由、人情的代价更大。
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只是知其然;智慧,要知其所以然。
老子提到最近于道的三种事物:水、婴儿、女人。
水排第一。
大国为下——高高在上的人很难辽阔。
出生入死——出生即入死。
上善若水——最近于道。
天长地久——天地不为自己为万物,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有用 VS 无用
某年八月,访问法国,全国人民休假,是其不可侵犯的权利——只有中国人在工作。
法国是创造力最牛的国家之一。
创新要有闲人、闲钱、闲时间。
中国人太忙,何来创新?
一位姓陈的留美学生在很多年前就预言了今天的情况——原因在于没人做没用的事。
我们的文化中“不错”就是对——国足中拿到球就要传出去……
平静 VS 焦虑
今天,六人人中就有一位有心理问题。
少年孤独
青年抑郁
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