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很流行一个词语“精神内耗”,何为“精神内耗”?
一种心累的感觉,做一件事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让自己陷入焦虑。思虑过多,睡眠质量变差,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自信。对未来,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
从学术上来说,过多的思虑、情绪需要控制,自我控制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人感到疲惫、焦虑、痛苦甚至抑郁。
曾经对于精神内耗做过一个实验:
阿拉伯心理学家将把两只小羊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饲养,一只小羊放在草原上,另外一只则被关在栅栏里,关在栅栏里的小羊的栅栏外还拴着一只狼。
一段时间过后,草原上的小羊茁壮健康,而栅栏里的小羊却死了。虽然狼没有直接伤害这只小羊,但它每天都担心被狼攻击,所以内心极度恐惧,无心进食,最终因焦虑过度而死亡。
我是时常如同小羊一般,感觉糟糕透了,思虑过多,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但是孩子年龄偏小,要不要正常上学?还是晚一年比较好?
我目前工作工资有些低,但是还算稳定,有五险一金,长白班,正常按国家法定假休息,想换工作,却一直犹豫不决。
我知道自己陷入精神内耗,试着去倾诉也没有什么结果,于是就渐渐地也就不说了,时常压抑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解决精神内耗?这几种方法亲自尝试,确有效果。
1.培养自己的行动力
一件事情总是想太多,权衡得失,但是如果我始终不去做,我永远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只有行动,一切焦虑的事情就有了答案。
提高行动力,就会发现所有恐惧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我先前对它的猜测、担忧和焦虑,很多时候都是不必要的。,要能够克服恐惧,勇敢的迈出脚步。
想到的事情马上去做,拒绝拖延。我总想着整理手机的内存,网盘,每次打开手机很多的的照片,想要上传网盘,网盘因为收集各种教育资源内容而超载,信息过载,让我心情烦躁。
这样的心情一直持续着,消耗我的能量,终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行动之后,压抑的心情有了一丝好转。我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写一份行动清单,完成一件打个勾。
2.阅读与写作
对于任何人来说,读书,都是一味反内耗的良药,写作能够抒发内心的情感。阅读的时候能够让人获得片刻的宁静,暂时远离了生活的一地鸡毛。
尤其对于全职宝妈来说,真的需要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最近我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接下来打算看《被讨厌的勇气》,《自卑与超越》等书,通过阅读,治愈自我。
我总说想培养自己写作的习惯,可是总是半途而废,这几年下来也就写了200篇文章。写作治愈很多人,而我总没能坚持下来。
如今我又重拾写作,虽然刚开始写起来有些困难,每天几个小时才能写出一篇千字文。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发现,写作越写越有思路,不断的向内探索,认清自我,接纳真实的自我。
3.多运动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运动,能治愈一切内耗。
运动能够缓解压力,当心情不好时,可以试着在运动中去治愈和修复自己。运动可以让情绪得到释放,整个人就会感到轻松和自在。
因为运动过程中分泌内啡肽,能给人带来持久的愉悦感。我们心情的好坏,同大脑分泌出来的内啡肽的多少相关。
当我开始公园锻炼,发现心情逐渐好转起来。所以当我们心情郁闷烦躁的时候,就去体育锻炼,能够摆脱坏情绪。
4.好好爱自己
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说:“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事发生。”
生活中,越是积极乐观的人,命运也就越好,培养自己正念的态度。
好好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好好爱自己,吃好,喝好,睡好。
好好爱自己,精心打扮自己。
好好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
好好爱自己,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说到底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想要摆脱内耗,也唯有自己能够摆脱。只要我们想,就能够远离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