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fb48a52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b.html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471334479158.html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大字段和 输入4,-3,5,-2,-1,2,6,-2
输出11
动态规划 子问题的解是原问题的解 b[j]=max{b[j-i]+a[j]}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xsum(int n,int *a){ //n为8个数 a代表数组里的值
int sum=0,b=0; //sum是b的存值 b是循环和的最大值
int i; //i控制循环
int left=0,right=0,l; //left左边界,right右边界,l存放left,避免i的值刷新
for(i=0;i<n;i++)
{
if(b>0)
b=b+a[i];
else
{
b=a[i];
left=i; //left存储的是当前最大的左边界
}
if(b>sum) //最大值更新
{
l=left; //l存储最大的左边界,避免i刷新
right=i; //值为最大时是右边界
sum=b;
}
}
printf("左边界为:%d,右边界为:%d",l,right);
printf("\n");
return sum;
}
int main(){
int a[8]={4,-3,5,-2,-1,2,6,-2};
int b=maxsum(8,a);
printf("最大子段和为:%d",b);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