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妈妈用满口夸赞的语气对我说:她(我的小学同学)妈妈说她蛮节俭,平时不买什么东西……我没有用妈妈期望的态度回应。显然两位妈妈在一起谈起女儿时,节俭成了孩子是否懂事的判断标准之一。虽然从小被告知节俭是一种美德,而我却在道德课上打了瞌睡。这促使我固执地要和小朋友攀比吃穿,并认为节俭就是小气,而小气是贬义词。认知的错误直接导致了我在某些方面的精神的异端与人性的歪曲,破坏了我的正常思维。
我遇到的小气的人很多,多数是我的小朋友。由于我是一个黑瘦黑瘦不招待见的小孩,所以我一直是寂寞的。很多游戏我都没份参加,很多新鲜事物我总是最后才知道。他们总是很小气地保守着很多秘密,躲着我玩各种游戏。当小朋友们交换花衣服穿的时候,在她们的嘻笑声中我大为伤感。我想借一个弹珠而不得,借一张纸牌也不行,生生让我体会到了小气的人是如何没劲。
爷爷也很小气。我一直觉得爷爷是很富有的人,他抽五毛一包的“大鸡公”牌香烟,而且每天会去麻将桌上赌几圈,时而饭桌上还会出现鱼肉。这种自由掌控钱财的权利让我羡慕不已。当我斜挎着书包顶着冲天小辫拽着爷爷的衣角要零花钱时,爷爷却总不是很痛快地就给我。如果有幸要到五毛钱,爷爷会很认真地叮嘱我:别一天就用完了。
向爷爷要零花钱是我每天早晨的功课,死缠烂磨的招数通常很有效。索要的数额从一毛、两毛、五毛上升到了一元。其实我并不想多要,但从一毛钱买五颗糖转变到要用五毛钱买的突变现状让我不得不自发地增加我的零花钱数额。现在想来,当我满眼期待,巴巴地找爷爷要钱时,他肯定是非常为难的。
而我却从没想过向奶奶要零花钱。潜意识里我认为奶奶没有爷爷富有,爷爷身上中山装的四个兜对我的吸引力是无限大的,而奶奶的衣服上却连一个兜都没有。但当我看到奶奶从手帕里拿钱给爷爷买米时,我才知道原来奶奶才是最富有的人!比起爷爷乱糟糟的毛票,奶奶手里那些崭新的大面额才令我震撼:原来奶奶的钱都藏着。
爷爷奶奶的小气让我体会到了没钱买糖的痛苦,知道了眼红的滋味。虽然我可以吃到金黄的煎鸡蛋和油香的腊肠,但当小朋友们喜滋滋地嘬着甜甜的冒着煤油味的棉花糖时,我却只好委屈地立在墙角独自伤心,仿佛又回到了被小朋友们遗弃的时期。一次次类似的痛苦经历,让我觉得小气的人很可恨,而且小气是一种极不优良的品德。
从小我便是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的庸俗的胚子,对长辈的淳淳诱导视而不见且思维混乱,长成了如今一个精神空虚的人。我不喜欢别人说我小气,认为这是侮辱;也讨厌别人说我节俭,认为这是讽刺。我是一个虚弱的没有底气的人,想找寻精神依托却一直处于迷路的状态。
经过一番痛极思过,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小气也是一种美德,这并不意味着你庸俗、落伍。我决心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如果你的道德课也打了瞌睡,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慢慢培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