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给自己补充上能量,就会让我在底层能力的积累上保持激情和动力,迟早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01
—
有朋友问我:“看你连续写了这么多篇文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回答说:“没那么难哇,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兴趣!”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在写完一系列文章后突然就变得豁然开朗了,那么这种爽快和愉悦的感觉就会变得尤为强烈。
而且,这种愉悦感是在底层意识上自然产生的,胜过各种虚无的心灵鸡汤。
还有,我在思考方面的东西写得越多,就越能意识到,自己以前就根本没能从底层逻辑上彻底搞清楚过这些问题。
这会让我产生足够的好奇心,我会逼着自己去读书学习,或者寻找别人总结出的各种解决方案,拿来借鉴。
正是兴趣带来的愉悦感和好奇心,让自己持续产生了积极能量,形成了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良性循环。
所以,当下的我就有了这样一种看法: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给自己建立相对优势的不多的选择,
就是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持续产生积极的能量,才能不断精进,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02
—
顺着上面的看法,我还想清楚了这样一个逻辑:
为什么我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没激情、没动力,即使物质刺激到位了,也只是苟且一时。很大可能就是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我所感兴趣的。
人的本能就是排斥没有愉悦、快乐、能让自己产生好奇的东西,没法从中获得“能量”,又怎么会有长期的行动力呢?
所以,我当下的问题不应该是如何在当下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而是,“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 ?"
我更应该去试着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提升自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追问自己。
03
—
当然,我所感兴趣的东西,可能不会立马给我的工作和事业带来直接的帮助。
就像我的写作,当下也仅仅只是让自己保持思考而已。
但我已经感觉到了,这个事情就是我感兴趣的事。
持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给自己补充上能量,就有让我在“听说读写”的底层能力积累上保持激情和动力,迟早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我记得有一年在小米的发布会上,雷军就回忆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喜欢整天泡在 BBS 上。
上BBS, 这在当时,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这种神奇感,就特别像今天的元宇宙。
我有个特别强的优势,就是打字超快,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写一百帖。
其中最长的一个帖子,从晚上写到天亮,大约有上万字。
就这样,我的发帖量,经常排在全站排行榜上的前几位。
帖子写得多了,我就成了版主。
事后来看 ,泡论坛给我带来了意外收获:
“2010年我创办小米,第一步要先把论坛做好。我们非常顺利,不到一年就成了最火的手机发烧友论坛。怎么做到的?其实没啥,就是靠当年玩BBS当版主时学会的那几招。”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我当下的看法是--做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业,才不会感到无聊!
但我也一直在揣摩这样一个道理:
兴趣的本质是做事时会产生快乐,从而喜欢上这件事。
也就是说,你在做一件事情时,恰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成功。
每一次的成功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能量,每一份的能量又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快乐,慢慢地,你喜欢上了这件事,就形成了兴趣。
所以,先别纠结着这件事有没有兴趣做,只管投入去做事,从做事中获得反馈,再来判断这种反馈能不能转化为你的能量和快乐,会不会喜欢上这件事。
按照这个逻辑,我再试着分析一下关于学习兴趣的问题。
我想,以人的天性来说,绝大多数人在刚接触学习时,都不会说学习的兴趣是天生的:
比如,上学时,就是莫名地不想做题,又比如,工作时,听到“培训”两个字就讨厌,还比如,生活中,连书都懒得看,更不要说写文章了。
但请你先试着开放你的心态,激发你的好奇心,提出你对生活、社会、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然后从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它们的答案。
如果你的问题与答案恰好还能够对你产生影响,把你跟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让你感受到它的的确确地帮到了自己、影响到了别人,让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那它就变成了一件能够为你带来意义的事情,这时候,学习也一定会成为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