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觉得好奇心很重要,却经常忽略。小孩子的好奇心高于成人,过了四岁便会呈下降趋势。在这方面自认还是比较注意的,凡凡在问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认真回答,多数时候会反问。很少去系统思考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但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孩子的童年是为了获取三种东西:爱、学习和问为什么。对于孩子的问题,我反馈比较多的是追问:你觉得呢?她就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这样做直接的好处就是她越来越会思考,有时的回答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说孩子在问问题的时候,认真对待是基础,反问是关键,不要急于给答案,事实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力。
一、Why
大猩猩的案例告诉我们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问为什么。食物、性和盖房子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驱动力,只有好奇心区分了人和动物,是第四驱动力。导演约翰劳埃德,捧红了憨豆先生,四十多岁的时候得了抑郁症,经过六年的知识探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治好了病。他说这世上没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东西了。也说明认识水平越高,好奇心也就越大。
二、What
好奇心分两种:消遣性好奇和认识性好奇。前者是不需要消耗太多意志的,比如刷抖音,刷剧,会拓宽眼界,但可能会消耗时间;而后者,认识性好奇让我们不断的主动去寻求知识,探寻这个世界,了解更多,一个拥有认识性好奇的人会去读更多的书。
好奇心来源于信息的缺口。我们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主要是不了解,总是感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是没有一个缺口让你进去认识一下,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好奇心。
好奇心的两大阻碍:过分自信和妄自菲薄。
很多人提出互联网的出现造成了数字鸿沟,但这种鸿沟实际上是个人自身造成的,具有认识性好奇的人会自律,这种影响很小,但相反的那类人却更有可能加深这种鸿沟,他们更加将时间浪费在网络中无法自拔。网络使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这是这种差异造成的原因。
好奇心和记忆的关系。好奇心需要长时记忆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会提到知识水平高的人好奇心也会更大。长时记忆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积累,知识边界圈越大,你所意识到的未知领域越大,就会引起更强烈的好奇心。
有人说学习方法、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对不对?如果是今天以前,我是非常同意的,足以看出我之前是多么没有怀疑精神。如果把学习方法等看成是发动机的话,那么知识是什么?是汽油,没有汽油会怎么样,会空转,会走不了。美国的教育呈现出很强的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为什么那个国际象棋很有天赋的孩子最后也没进入好的学校,因为它的知识基础太薄弱,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增进能力的过程,如果知识薄弱,能力怎么形成。强调一方面重要会导致片面化。这让我想到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教育,城市孩子的家长大部分会更多的关注孩子能力培养,如果让他们自由的去发挥,去创意制作,会增强他们的能力,但如果对于知识薄弱的孩子,自由发挥的后果可能就是不知道做什么。
三、How
激发好奇心的几种方法:
1、虚心若愚,乔布斯案例;
2、建立数据库。尤里卡时刻的到来不是突然的,而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群聚效应。也就是多读书。
3、狐猬精神,狐狸是多方面人才,知道很多事,刺猬是专型人才,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组合在一起是T型人才,多长并有一项专长。
4、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5、做一个思想的工匠;
6、质疑你的茶匙。充分感受无聊的事,将无聊变为不无聊;
7、将谜题变为奥秘。密码破译官,站位传达出一个信息:知识就是力量。
四、悟
自己不关注的东西,就会觉得不重要,就像这里提到的,以前从未想过去了解下什么是好奇心,没有打开这个信息的缺口,你永远是在圈外的,你会认为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学不会,实际上许多领域的缺口未打开时,我们都是抱着与我无关的心态,当开了口,探一探,发现还不错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的大门就敞开了,可能就会去研究,去了解更多,直至开拓这个领域。努力追求,做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做一个狐猬人,做T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