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思考——输出”这是一个学习的闭环,用输出来倒逼输入,用输出来验证自己输入的效果。那么要如何做到高效输出,grace的分享给了我以下的启发:
一是明确输出的对象。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对象是自己,有的对象是他人。如果用错方式输出就变得有点自嗨的味道,自嗨过后的寂静和孤独,又会加深自我的焦虑感。
如果当我们翻开笔记,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输出毫无头绪,这样的输出方式既不能让自己有所感悟更不能让自己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就应该开始反思,当时输出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给自己的输出应该有自己输入时的感想,已经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输入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所学到的知识影响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没有让自己行为发生改变的输入,其实都是无效的输入。
当输出的对象是别人,就是时刻记住一个关键的点——把话说清楚。向别人输出,别人接受的是经过自己思考转化之后的二手信息,如果思路不清不能把话说清楚,别人就无法接住你抛出去的球,这个的输出只是一个没有反馈的自嗨。
二是优化输出的方式。
输出的方式可以分成“画、说、写、演、教”。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要做到有颜有料,让人眼前一亮都是需要刻意练习。
“画”的方式现在比较流行的有思维导图、视觉笔记、手帐、ppt等。要做到有颜美学方面的排版用色自然是少不了,要做到有料就要多记录方法论的内容,抓住最重要的信息。繁杂的信息不仅会让版面变得混乱,还会弱化重点。
“说”可以说是一种可以得到他人即时反馈的方法。通过“说”这个方法输出,别人在听的时候有疑问可以马上提出,提出的疑问又可以引发自己对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
“写”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到大用得最多的一个输出方式。读书时候的写作文写论文,工作以后写会议记录,都是用“写”来输出。写给别人看的可以通过豆瓣、简书等平台发表,写给自己的可以通过日记、清单的方式来输出。
“演”这个方式我日后可能用得比较多的是在教育方面。角色扮演,情景教育都是在用演的方式来输出。而且用“演”的方式来输出,输出者和受众都会印象深刻。
都说教是最好的学,要教别人首先自己得将这个东西弄清楚,才能明明白白地教别人。
三是输出时间的控制。
要高效输出,就要控制时间。如果用大段大段的时间去输出就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输出。要提高效率首先要熟悉,熟悉不同输出方法的流程步骤,看看能否通过改变顺序优化流程或者是通过简约步骤、固定模板的方式来提高输出的效率。
四是打破思维的框架。
输出的最高级别是知识迁移。明明我是在上生涯规划的课程,知道咨询包含界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收到事后反馈三个阶段。但是如果将咨询的知识放在其他生活场景里进行拓展,这样就是举一反三。
比如在开会之前,就明确这蔡会议需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怎么界定,这样的会议的效率就会更高。
Grace在分享中说到自己读书笔记就是简化成:“金句”、“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下一步行动”这三个方面,就是为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都说输出倒逼输入,有高效的输出才能更好地倒逼输入,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效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