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一场修行,陪做作业也是绕不过的弯。母慈子孝是我们期待的画面,但鸡飞狗跳却常常上演。其实孩子是来成就父母的,陪伴孩子遇到的种种问题,促进我们家长地不断学习变得更好。家长懂一些育儿知识,能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更轻松地帮助孩子成长。今天我们先来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让学习变得有趣有用,孩子就会爱上学习
孩子有自觉的学习行为,一定是基于拥有良好的学习感觉。如果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常被挑剔指责,孩子会觉得自己没用学习自然就会有压力,学习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那当然做不到自觉学习。相反,如果学习过程中是孩子一直是被鼓励的、有成就感的,那孩子针对学习的内心感受会多一份喜悦。开心是一把让孩子对学习保有热情的金钥匙,同样的学习时间,开心学习比郁闷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家长要想办法营造开心的学习氛围。
比如带孩子背古诗,多半是件家长孩子都会感觉枯燥的事情,我们可以多夸宝贝记性好背得快等来鼓励孩子,结合认字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再辅以一定的激励方法,比如积分奖励等,孩子就会觉得更加有趣乐意尝试参与,如此做法相比孩子不情不愿地被迫背诵,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比如背课文,可以尝试分角色阅读等增加趣味性,孩子多半会比自己读更喜欢更富趣味性。再比如学习简单的算术后,带他去超市买东西实践,并夸夸他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问题,比一味练习口算更能GET到学习的意义,那么孩子的内心驱动力自然也会增强。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要补充心理营养
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对老师教的那门课感兴趣,会学得更好更轻松。这种情况背后蕴藏的心理学原理是:老师是充当了孩子某一方面的重要他人,孩子内心希望得到其肯定欣赏赞美和生命的至重,从而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学习力。这是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
孩子天性爱学习,不爱学习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出了问题,与爸爸之间或者与妈妈之间,或者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从而背负了很多家庭不好的情绪,使得生命力不能自然绽放,学习成长的内心动力下降,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出不感兴趣。
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解决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源于良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环境。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会对孩子有份量。孩子天性需要心理营养,期待重要他人的肯定欣赏赞美。父母要戴上能看到孩子优点和进步点的眼镜,坚持肯定欣赏赞美,并引领孩子自我发现,让孩子内心喜悦。比如陪孩子写字,即便字东倒西歪,也可以问他哪个字写得最好?坚持鼓励孩子找进步点,并及时鼓励到孩子。当孩子一直是被看见被鼓励的状态,他的内心就能不断得到滋养,就能以自然绽放的状态去渴求知识。
固定时间做作业,并且不要排得太满
建立良好的作业规律,并让身体帮助记忆,可以让孩子更加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比如让孩子定时做功课,帮助孩子固定时间安静下来,形成规律一天天培养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而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让孩子进入学习。
同时要注意一定不要把孩子的功课排得太满,提前做完规定作业了,一看时间还早,就又给孩子加量,做个课外题啊,背个古诗啊等,总是做完又加量,孩子就得不到相应的动力,久而久之一定会不自觉地拖延时间。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快点做完是有时间可以玩的,父母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孩子完成作业后玩乐的过程,让孩子更加享受到自觉写完作业后的喜悦,并为他长期坚持提供动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有助于体验学习心流
良好的专注力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专注学习更能让孩子收获学习过程获得的心流。孩子的专注力是被保护出来的。跟着孩子的节奏走,当孩子专注的时候,不要去破坏他,除非孩子邀请你孩子邀请你,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他。父母的陪伴是给到孩子一份力量、一份支持和重视,让孩子知道他需要时爸爸妈妈就在身边。同时要积极营造让孩子容易专注的学习场所,只留学习需要要的东西在书桌上,简单清爽摆放有序,减少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陪伴学习只是众多目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小站,为人父母可以用心的地方太多太多,就在平时陪伴孩子的点点滴滴中。家长改变1%,孩子改变99%。让知识拥抱爱,让用心携手智慧,愿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方法,多一些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