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颜作为单位的年轻力量,被派去参与市卫计委下面的一项调查任务,这项任务主要是针对贫困人口的,于颜负责的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她先跟单位的车到了县里,又跟卫生院的车到了乡镇,再坐车从乡镇到了村子里。
村子很大,但人烟稀少。
高低不一的山丘把这个村庄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这里住着几户那里住着几户,每户人家里都只有老人和小孩,最多再有个待产的妇人就了不起了。
老人里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还吃着十年前的处方,血压根本没有控制好,自己只觉得不舒服却没想过去医院再换个药。
于颜在读书的时候也是别人扶贫的对象。初中的时候有助学金,于颜跟班主任说,留给更需要的人吧。于颜的母亲知道了却偷偷的跟班主任讲家里经济状况不行,言外之意是要班主任把助学金发给于颜。
每一个班主任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特别看重。于颜恰好是学习好的那一拨。于是于颜就获得了助学金。不过说起来,于颜当时的家境确实不易,只是她自己不觉得罢了。
于颜读初二的时候,成绩在学校里还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她第二的话,那第一一定是她的同桌。后来学校成立了一个寄宿班,学校的意思是成绩好的同学到这个班里来,住在学校,每天上晚自习,周末再上点课,抓紧一点争取都考个好高中。
于颜想住校,于颜的班主任也总是来动员于颜住校,可是于颜的父亲不让。在于颜的印象里,于颜的父亲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仇恨,他始终认为老师会变着花样来收学生的钱。于颜不知道这个寄宿班的存在教育部门知不知道,于颜也不知道当时家里的真实经济状况是怎样,于颜只知道在她发了一通脾气后父亲连她在学校吃午饭的钱都不给了,要她每天拿一块钱去校外买盒饭。那个时候的盒饭真便宜。
于颜没能去得了寄宿班,于颜的同桌去了,于颜的成绩不再是数一数二了,于颜的同桌还是。
于颜的同桌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家里情况也不乐观。
后来于颜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师范学校来招生,说是可以免学费而且毕业后只要在农村服务五年就行。
于颜的父母很激动,这是个不用交钱的学校啊,这个学校要求成绩好,于颜的成绩上师范肯定没问题的。于颜的班主任也让于颜写申请。
但是于颜的字写的很烂,从小到大,无论她下过多少次决心,她都没有本事让手里的这支笔听自己的使唤。班主任嫌弃她的字写的丑,要她重写重写重写。
这个时候改变于颜一生的语文老师问了她一句话,于颜,你真的想读师范吗?
于颜懵懂的摇摇头。
语文老师说,那就不要再写了,你可以考个好大学的。
于颜放下了写申请的笔。她的一生容易被别人左右,一句话可以改变前方几十年的路程。不过十年之后二十五岁的于颜是感谢语文老师的。
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是夫妇。
于颜的表姐,成绩也还不错,而父母好吃懒做,因此表姐牟足了劲要考师范,如果她没考上师范她的读书生涯可能就就此结束了。
表姐是个有主见的人,和于颜不一样,她顺利的进入了师范。于颜进了一所还算可以的县城高中,而于颜的同桌进了县城里最好的高中。
高中几年里,班级的成员总是根据成绩换来换去。于颜始终没有那个进入重点班的本事。想起来有些戏剧性。
于颜在高中里和在师范的表姐通信,跟在最好高中的同桌也通信,那些邮差在这个不大的县城里兜来兜去在通讯还不发达大家都没有手机的年代带去了朋友的思念与问候。
高中的于颜成绩不拔尖,没有拿过奖学金,高中收费的名目却多了起来。于颜的父亲依然认为老师们要钱的手段一流,虽然每次都会给但每次都没有好脸色。
于是于颜开始晚上不吃饭了。她要省钱交各种资料费补课费。她也确实省出了几次这种费用。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可以不买新衣服不买新鞋子但从牙缝里省钱实在太煎熬。
后来于颜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于颜的初中同桌考上了首都的一所211,于颜的表姐在师范里还有两年才毕业。
于颜申请助学金,没有成功,问题出在哪里,于颜也不知道。
于颜在大学里成绩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可能是她没有天赋也可能是她天性愚钝,她拼命的学也只能拿到三等奖学金。最好的一次拿到五千的励志奖学金。
在学校里一点点钱都会争得“头破血流”。
于颜的班级里,百分之三十的人可以拿到奖学金,一般名次这样排下来遇到挂科的顺延,于颜挨着百分之三十的地方,没有进得了,于是于颜拿出学生手册找啊找,找到一条:大二以后未过四级不能评奖学金。于颜凭借这角落里的一句话把另一个人挤下去,跻身于有奖学金的行列。奖学金的数额说来本不值得这样,但大学是一个相信荣誉的地方。任何一个奖项都被视为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于颜后来励志奖学金那一次也是有些悬的,有三个人符合条件,但是只有两个名额。评选励志奖学金是由班上的非贫困生代表评选的。那次的代表里一个人无意说到有个候选人最近报了个五千的瑜伽教练班。于是那个候选人直接被筛出去了。
后来于颜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都已经从公费改为自费了,虽然基本都有奖学金,但是还是要先交学费再拿奖学金。
于颜的父亲不想让于颜读研究生,父亲不想再让于颜读书了这件事从初中起就开始萌芽了。于颜说,研究生不要学费的。父亲说,那万一要呢?
后来于颜没有读研究生。
于颜的一生是很容易让人左右的。
现在的于颜一边后悔一边又安慰自己读研也没有那么好的。但是仍然觉得自己那么多日日夜夜的刻苦学习的成果没有被自己尊重。
于颜在报到那天晚上在家里哭,母亲看到了,说你哭什么,对你已经够好了,就算让你读,也顶多再借你一年学费。
于颜说,我就是想借一年学费,可是你们为什么现在才说。
于颜的表姐在一家乡镇小学教书。
于颜的那个初中同桌现在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她当年读的高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