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去的北京,9月份写游记,想想也是没谁了。
别笑,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当时写那真的就是游记了,现在写的话就是感悟了、是回忆了,显得会更有意义。
每逢假期,孩他妈就会提前好久就开始策划去哪里旅游,而我已患有轻度的出游恐惧症。
先说出游恐惧症的病因:
首先,我是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工程狗。周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回家的路上,没有其他。2002年离开故乡,求学东北。2006年毕业求职于南方的小渔村一呆就是6年,期间在深圳安了小家,有了可爱的儿子。2012儿子周岁那年外派西部边陲,至今一干又是五年,时至今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故乡的家、深圳的家,对于我来讲他的意义就是:
故乡的家,自从出来读书、工作之后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简直是一种奢望,内疚之感难以平复,对不起故乡对不起父母,希望父母能够常来南方的家。南方的家,也是处在两地穿梭中,想停下,静静地坐在家里喝杯茶,陪儿子看看书、下盘棋、玩一会玩具。
其次,景点人满为患,嘈杂。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看一看。我呢,自己的地方还没有活腻,别人在别人的地方是否活腻就不得而知了。又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认为,没有灵魂的身体在路上那是游荡的行尸走肉,没有身体的灵魂在路上那是漂泊的孤魂野鬼。还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忘了后半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什么意思呢?我理解是,人生要拓展视野提升认知,通过行路扩大活动范围、多结交名人,体验不同的风土文化和名人的思想,那么旅游相比阅读要达到这个目的效率要低的多,著书立说者多为名人,阅读他的作品就像与他聊天,远胜于低效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