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梭到小时候,吃完晚饭,你拿出考试卷子给父母签字,父亲看了分数后,沉默了10多秒,空气好像也凝固了一样。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呀,再不好好学习,就会像我和你妈这样只能在工厂做苦力啊,有什么出息嘛” 父亲捞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或许还有伤心的泪水。
亲爱的,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你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将来活出“有出息”样子,要做一份不用出苦力,且体面的工作,比如:坐在窗几明亮的办公室,写文案、拨算盘、敲电脑......
似乎你好好学习的意义仅仅是长大后有一份好工作而已,至于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否可以帮助到他人、是否可以让自己能够保持持续学习力和竞争力......这些都不重要,是不是?
亲爱的,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可能是因为儿时父母对你的期待,在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这个烙印也正在传递到你的孩子身上。所有的“今天”都隐含着可能被我们忽略了的“过去”。
“过去”,的确隐含了太多信息,对一个婴儿来说,最大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爱,那是与安全感相关的第一个关键词“依恋关系”。一个婴儿最初所依赖的、需要去建立稳定关系的人,通常是母亲。
回看小Y的故事(详见#读书笔记#之《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1)),成人后,她与母亲Z女士的不和谐关系,其实都是因为她早期缺失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幼小时母亲离开家,高中住校前,生活上基本都由祖母照顾,祖母除了做饭,保证她不饿着不冻着,其他的也无暇顾及。父亲、奶奶和爷爷忙着做小本生意,早出晚归,也没有精力顾及她的需求。而且一家人还时常在小Y面前埋怨Z女士的各种不是,说Z女士的坏话。在这种关系状态中长大,小Y内心渴望爱,可又得不到,慢慢她开始不相信自己会得到爱,于是出现“混乱型依恋”,升级到攻击性行为,包括伤害自己和亲人。
建立安全感的基础是一份安全型依恋关系。
安全的依恋关系,又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
两者相辅相成。
下回我们来聊聊影响第二个关键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