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能控制的事,不要去想你控制不了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听艾诗塔的课的时候,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
这两天,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跟这句话很契合。
我一直是一个喜欢寻找在外原因的人。从没想过,“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悲惨遭遇的回应。”
而是在生活中,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外界对自己的影响。
这让我想到《无声告白》里的故事情节,以及那句让我经常反复琢磨的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有一对这样的父母。他们都对自己的生活有诸多不满,却又把改变这种不满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母亲希望她,当上医生,因为那是母亲未能实现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是外婆希望母亲去实现的;父亲希望他善于交际,广识好友,因为父亲是一个美国华裔,从小就想真正融入白人的世界,而这样的渴望,也是父亲的父母施加的。小小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的压迫下,如笼中困兽一般,仔细讨好着父母,在这个用要求来表达爱的牢笼里,小心翼翼地活着。
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活在这样那样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看法里?给自己造成困惑,甚至是心理上问题。
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别人如何对我们,看待我们,我们应该都有选择自己行为的权利。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别人的看法,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情绪,我们无法掌控,那就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