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在1879年之前心理学属于哲学,也叫心灵哲学。
第二,中国的本土化心理学思想,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与行为现象的呈现,是从古至今人们的思想汇聚而成。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很多的心理学规律与现象,国学中涉及很多心理学内容。
文化心理学也是中国人的心理思想,先秦时期以来如王安石、王阳明等有相当多都是心理学思想文化,心理现象和行为。传统心理学研究现象,都有规律可循,但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一直以来都在指导我们的生活。
第三,中国国学是讲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人?
国学讲如何成为一个人?注重个人人格的塑造,内在塑造,规范方法,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领悟。而心理学在理上下工夫。想获得幸福,认真学习国学就够了,只需心外无物。其实情绪是物质的一种,思想观念也是物质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阳明先生,也倡导国学心理学。捉山中贼易,捉心中贼难。学国学只要做到就可以了,而学心理学不容易让人性精进。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在影响着我们,文化动力问题,不能用统一标准解决。“德”是一个人的心理资本,心理疾病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动力问题。“理”是中国人的积极行为转化为积极情绪是目标,再到积极品质。“仁者爱人”,至下而上,至上而下,价值观是“理”。
第四,钟年先生提出“迈向人民的心理学”观点,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审视中国自身的传统的心理学思想,要将西方心理学与中国的传统心理学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学。
台湾心理学家研究中国人,他们先研究国外的心理学,后来逐渐探索出来适合中国人心理学研究规律的方法,中国也有一批致力于本土文化研究的人。我们了解心理学的机理规律,从物质到社会需要不满足不平衡,导致心理障碍,满足了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高级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没有满足,要解决就要回到心中。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礼是行为规范,满足社会的心理需要,中国人的心理学的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家提倡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心学派与理学派之争,“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理”是需要克服人性的东西,佛家精神,只需半部论语就可以走天下,但不仅知道还需做到了才行。
针对许多问题可以用行为疗法,西方的心理学我们要学,同时不丢弃中国文化,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心理学家研究,在经过10-20年后就是中国人的心理学。国学融入心理学,中国的文化就是心理学。冯特研究的是科学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就是文化心理学。把最专业的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学好,其中人本主义最接近中国本土文化。具体操作可以依照“254”支持性团体模式,遵循人的行为规律,在社区服务居民,“心”和“理”两个问题冲突,“理”是机理,“心”是脑,问题是文化社会层面的,我们不要盲目崇拜高大上,回到生活层面来,有观众在的吵架才有意义。羞耻心是在社会、文化中产生的权益之病,有动力在推动它,原始的还有文化动力,比本能的动力更大,可以改写看法,“观念”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价值观。一般问题是本能决定的,而高级问题是文化问题,需要站在中国人的土壤文化背景下来看待他的问题。
儒释道三家思想大汇聚:
第一,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第二、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三,儒家的思想价值观为仁爱,中庸之道。
第四,道家的思想价值观是。清净无为,道法自然。
第五,佛家的思想价值观是舍得心,众生平等。(释家是佛家的别称)。
第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通过学习儒释道文化,先做到自己身心和谐,运动可以使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可以带来积极行为,积极行为可以引起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塑造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技术的四个方面:积极情绪培育,积极品质训练,积极意义转换,积极人际关系建设。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做到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坚信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