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万卷书,是否就可比肩才高八斗的曹子建?
行了万里路,是否就可媲美足迹遍天下的徐霞客?
听过无数道理,是否就可pk不走寻常路的韩寒?
已经不再“young、simple、naive”的我们清楚知道,答案是否定的。「知道」&「做到」、「course」&「results」之间存在的这段距离,不是靠「希望」就能出现的「奇迹」,而是靠实在、具体的「行动」。然而,为什么我们付诸了「读书」、「行路」、「听道理」的行动,还是无法让梦想照进现实呢?《知道做到》的作者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① 『信息超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遇到的危机之一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
在中国,英语好能给你涨多少工资!
“搞砸了一个PPT,老板让我滚!”
会日语,到底有多牛逼!
见字如面,写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
会唱歌,就是多一项谋生的本领
……
每当看到公号大咖的良心推荐和福利赠送,我们总是忍不住买买买,想着以惊爆价先囤货,以后慢慢学,一举两得。然而现实毫不留情地啪啪打脸:钱越花越多,学习清单越来越长,但我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比以前更焦虑。
公号大咖确实是良心推荐和福利赠送,可我们不要忘了,大咖们面对的是好几十万公众,他们甄选的内容虽说要符合大部分读者的口味,但总有些不适合我们个人。我们在感激大咖们推送优质内容的同时,自己也应该进行筛选和甄别,找到适合的style,然后坚持学习。
不对超载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后不坚持学习,只会像萧秋水老师所说:你穷,因为你根本没在学习,你只是拥有了“学习的感觉”。
② 『消极过滤』
信息超载需要进行筛选过滤。我们应尽力避免两种消极过滤思维:
001 被动型。紧盯着他人弱点、环境问题和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钻进了牛角尖,总认为“不可能”。
002 顽固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抵制不同于先入为主的所有想法,坐井观天,固步自封。
针对「被动型」,这就需要我们转换角度,对任何新想法、建议,从可行性,创造性,积极的一面去看待它。记得杨小米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不到10万的存款,正在思考上海买第二套房的问题……》,当她把这个想法向老公说明时,她老公笑她奇葩,毕竟才买第一套房子,才刚开始还房贷,第二套首付比例需要70%……但杨小米却开始行动了,通过“在行”约见了房产投资方面的专业人士,又通过朋友介绍了这方面的实践家,然后总结整理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到了,是思维方式限制了我们,而不是自己没有机会,不够努力”。
针对「顽固型」,则需要我们带着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我知道自己读到或者听到的信息是有一定价值的,它究竟在哪儿呢?”,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所有道路都保持畅通,把自己带到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地方。
③ 『缺少跟进』
弗雷德里克·吉伯特在《向上汇报》里强调,能让你超越99%汇报人的三件事之一,就是“作出后续跟进的承诺”。这不仅意味着你要去回顾探讨哪些部分可以做得更好,有没有更佳的方案,还要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跟进,明确说明你的后续步骤,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从「知道」到「做到」,同样需要「follow up」的过程。认真阅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按照书里所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但要检测读过的书有没有为我们所用,最好制定一个「跟进计划」和「反馈监督机制」,并加以执行,定期复盘。
猫叔说,在别人读了100本书的时候,哪怕你只读了10本,但用心做了笔记,更重要的是真正在生活中用起来,那从实用角度来看,你的收获比他们读100本还要大。毕业后的学习都不应该以比拼数量为目标,而应该把“学以致用”放在第一位。
总结:“希望”不是将「course」转化为「results」的策略,只有持续不断的行动才是。若想在「知道」以后的第二步创造「奇迹」,我们应用积极主动的思维过滤超载的信息,并采取后续跟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