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到了秋天,在西伯利亚一带,大陆内部气压逐渐加强,一股股的冷空气常常侵入东南地带,和暖湿空气相遇,形成了云雨。冷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雨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接连下了几场雨,这即说明本地区已受冷空气控制,因而地面的温度将渐渐降低,天气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另外,随着季节的转变,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白天受太阳照射的热量,也一天比一天少,越来越不足以弥补黑夜里的散失,连原来地面的积蓄热量也逐渐减少,因此,使得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
农业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各地谚语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东北)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东北)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东北)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东北)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东北)
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闽南)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闽南)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闽南)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闽南)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上海)
处暑萝卜白露菜(上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上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安徽)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华北)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华北)
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宁夏)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宁夏)
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西北)
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浙江)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四川)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河北)
处暑下雨烂谷箩(河北)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河南)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江苏)
处暑不出头,拔了喂老牛(河南)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西北)
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河北)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四川)
处暑去暑通死老鼠。(河北)
日期计算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