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在爷爷病床前哭着说拿不出钱,小婶坚持要平摊老人的医药费,妈妈刚走到姑姑跟前,小婶婶接下来说的话气爷爷拔掉了针头,爸爸把他们赶出去了。
那年,爷爷帮小叔浇完地回到家,感觉不舒服喝点水倒头就睡了,半夜上厕所,走到院子里就倒地起不来了。
奶奶吓得给小叔,还有我们打电话,回去的路上又接到小叔的电话说是来县里中医院了。我们又返回县里,爸爸在车上就找人托关系。
我一家四口赶到医院,爷爷还在抢救,奶奶急得在长椅上直哭,半个多小时后,护士出来说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
“哥,我们出来急,没带多少钱?你看……”小叔扶着奶奶肩膀对我爸爸说。
“没事,一会儿我让小铎回家拿。”
奶奶从口袋里掏出用手绢抱着的钱对爸爸说:“你爹这次不轻,这是1000元,剩下的的你们哥俩再拿。”我看到小婶脸色都变了,想说的话被小叔给截回去了。
爷爷住院20多天,只要到差不多该交费的时候,小叔小婶总有理由回家看看,交费的不是爸爸就是我哥。
姑姑是隔一天就过来看看,知道她家生活得比较紧张,我爸妈都说,没事别来回跑了,来回跑一趟路费都得10来块。
姑姑家四个孩子,三个闺女,老小是儿子,姑父常年在外打工,姑姑在家种地照顾孩子老人,偶尔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
爷爷出院那天,护士扎针的时候说,老爷子要解放了输完就可以走了。
爷爷很开心,说话还不清楚,很费劲地说了俩字:谢谢。我爸和小叔就开始算花的费用,妈妈和小婶就收拾东西,这时姑姑也来了。
“30000多!”
小叔说话的声音有点大,吓了我一跳。
“这县城的医院就是坑人啊,这么几天就花了30000多。”小叔接着又说了一遍。
小婶对着姑姑说:“小妹,平日爹娘小病小灾的花个几百几千的我们做儿子的就掏了,这次你得和我们平摊啊,都是做子女的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姑姑很为难地说:“二嫂,我家的情况你知道,我哪有那么多钱啊?”
“没钱就不养老人了吗?没钱就不给老人看病吗?这不是理由啊,也说不过去啊!”小婶仍然是不依不饶的。
姑姑为难得开始流泪了,她家的情况我们在座的都非常清楚,小婶小叔也很清楚,他们就是想方设法少出点钱。
妈妈走到姑姑身边,拍了拍她肩膀,小婶就说:“平日里爹娘就偏向小妹,大哥大嫂也没少帮助她,这次再偏向她,老人我们也不管了,都是子女凭什么她就可以什么都不管呢?”
小叔什么也不说,他不是怕老婆,只是有些话他不能说。
爷爷想说话,说不出来气的伸手拔了针头,妈妈急忙摁住了扎针的地方,爸爸看见后,从凳子上拽起小叔对他说:“带着你老婆走!”
我跑着去叫护士,重新给他扎上针,爷爷一直唉声叹气。
出院后爷爷奶奶就在我家住下了,住在给小侄子准备的房间。
小叔小婶逢年过节就过来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次还是很热情地招待,能看得出他们脸上有那么点不好意思。
直到堂弟结婚时,女方坚持要18.8万,小叔那时刚给表弟买了房和车,实在拿不出,爸爸听说后让我哥拿着10万给送过去,还得告诉他:都是亲兄妹,谁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忙。就这样他才知道错怪了我爸,
从那以后争着抢着要赡养爷爷奶奶,小婶和姑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他们两个村就隔一条街,奶奶说农忙时小婶小叔都要去帮姑姑的忙。
现在堂弟和弟媳对他们也不错,这才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受益的那个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结束语
女儿该不该平摊老人的医药费,这得看女儿的实力和实际情况。
没有女儿不想孝敬父母,但凡有点余力的都会主动帮助老人,可如果遇到像我姑姑这样情况,那就不好说了。
她自己的家庭都过得非常紧张,拿什么来平摊这部分费用呢要知道我们也有子女,我们的为人处世孩子会一板一眼记在心,所以凡事不要太较真,退一步想一定是海阔天空。
赡养老人要以顺为首,顺从老人的心,其次要大度,不要斤斤计较,多出点力,多出点钱为的是父母,占便宜的是亲兄弟姐妹,都不是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