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筑牢民族复兴之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无不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塑造、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根本保证,从教育的政治属性出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必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回顾历史,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到如今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党始终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强国的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的人民属性决定了其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便捷地惠及每一个人。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比如,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改革创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在教育评价方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办学模式上,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探索,激发办学活力。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让教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集安市大路镇 殷娅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