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家查理德·塞勒曾说过:
在“明天得到两个苹果”和“今天得到一个苹果”两个选项中,选择“今天得到一个苹果”的人,也会在“一年后得到一个苹果”和“一年零一天后得到两个苹果”中,选择“一年零一天后得到两个苹果”。
看着挺绕,简单说就是一个对现在收益看得很重,不愿意等待的人,在面对未来收益时却选择等待。是不是有点奇怪?你会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让我们翻开今天分享的书籍:《学会花钱》。
学会花钱?
很多人可能看见这个书名,就失去了兴趣。毕竟花钱的前提有钱,钱都没多少看这书有什么用。那你就被书名唬住了。
本书作者是:野口真人,主要活跃于银行和投资界。书中讲诉的并不是如何进行企业合并,报表分析等专业知识,而是日常生活中金钱误区。识破商家陷阱,让大家把每分钱都花的明明白白。
第一章就讲了每个人都有三个钱包:消费、投资和投机。不同钱包中的钱,应该有不同的使用策略。
买衣服、外出吃饭、看电影等是消费钱包。这些购买行为能满足我们日常生理和心理需求。毕竟肚子不饿,精神愉悦才能搬砖干活。
开店、学网课等是投资钱包。任何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消费都应称为投资。学网课可以增加自身技能,从而提高工资带来现金流。
彩票、赌马等是投机钱包。因为整个活动并没有产生未来现金流。只是主办方(庄家)在拿走抽成后,重新分配剩余金额。有些人运气好拿到了巨额金钱,有些人则血本无归。
明白钱包的分类后,下次花钱时就要想想,这是哪个钱包的花销。尽量避免投机钱包的花费,除非你是锦鲤体质。多给投资钱包花钱,说不定哪天你就能躺赢一生!
直觉偏见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大家都看重现在收益,对未来收益反而不敏感。人只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始终没有进化出感知时间的器官,时间线一拉长,我们就容易产生误判。
看见一款喜欢的手机,一件喜欢的衣服,就会想着立刻买下。即使知道下周会打折,仍然立刻出手买入。
在面对未来利益时,则完全相反。比如:你购买了一份返还型保险,有两个选项:A.十年后拿回300万;B.十一年后拿回310万。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B,因为从字面上看,拿到的钱更多。但其实按照年化5%的无风险收益率计算,选项A收益更高。毕竟300万放余额宝,一年收益也超10万。
轻视未来
因为对未来的不敏感,很多长远计划都会慢慢失去吸引力,慢慢放弃。
罗永浩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他当时为了去新东方当老师,苦背单词。但时间一长就想放弃。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把新东方的工资除以要背的单词数量,发现背一个单词能赚二三十。那一刻他觉得满本字典都是钱。
我们也可以通过高估未来收益,让自己坚持下去。简书的日更很难,那如果你换算成现金流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假设你坚持五年日更后,能获得100万收入(高估未来收益)。那意味着每年能获得20万收入,再除以365,得到548元。如果你每篇只写500字的话,相当于一字一元。这么一算,我都想多写几个字了(偷笑)。
小结
书中还有很多颠覆常识的内容,特别关于生活中概率的介绍相当精彩,不过得等我消化后再跟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