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不过可以听广播,这对我来说也是一大乐事,通过收音机我听到了各种悦耳的声音,以及通过这悦耳声音所展现出的大千世界。
记忆中对声音最初的印象,来源于早上五点半的评书连播。记得最深的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如痴如醉。
再后来是王刚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如果说《三国演义》重在故事取胜,那王刚的声音魅力一点也不次于故事的内容,太好听了。
只通过声音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甚至是人物的好坏,太不可思议了。
等有电视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阶段告一段落,在电视上看到了许多广播里讲述的故事,看到和听到的感觉不一样,是先入为主吗?特别是主持人,收音机里的声音是那么动听,在我的想象里人也一定很好看,可现实真能打击人呢,声音和相貌不成正比啊,这时候我妈就会说,要是声音好听长得又漂亮不早就到电视台当主持人了啦,有道理。
通过荧屏的显示,人物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可我依旧喜欢听广播,有时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挺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啊。
陆续的,我在电视上也听到了好多独特、动听、有魅力的声音。《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配音,那时候觉得李阳的声音太有特点了,和孙大圣就是绝配。
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在电影院里看《佐罗》,被佐罗的声音迷住了,当时就觉得什么人会发出这种声音呢?童自荣的声音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之后又看了好多的译制片,那时候的配音实在是太、太、太好听了,也许就是那样的一个时代,有了那么多优秀的配音演员,让我们感受更加感受到了到了声音的魅力。
前一段看小说《简爱》,忽然想起从前看的电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那版的,于是又上网看了一遍,其实从拍摄的角度看,那一版并不是最好的,我只是想听声音多过于看人物。
好听的声音从小就对我有一种魔力,大概对声音太关注了,耳朵就比较敏感,特别是那些只打过一两次交道的人,再打电话过来我能第一时间报出对方的名字,隔着听筒就能感觉出对方很意外和惊喜,谁不希望自己受重视呢?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好报的“好声音训练营”,收获很多,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固然幸运,重要的也在于后天的训练,找到自己声音的特点,也可以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听。
我现在还在摸索练习当中,至少感觉朗诵比之前好听多了,没有自吹自擂啊,是发给同学得到的回馈,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一定非得说的多么还听,至少完成了一个心愿,给自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