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九州,五千年来几经波折。即便走过悠悠浮萍路,终究也断不了民族之魂。同抵羽般担着五千年的,是文化。
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一代代的传承。即便文言不流于世,但方块字与历史,连着记忆下的古诗文,这样的中华文化是不会消逝的。
现今世界太多浮华,所谓21世纪新文化不过是一群浅薄非议的愚钝者们搞出来的幻影。新兴“网红经济”通过科技水平的抬头愈发肆虐,以至于“新人类”自懵懂时期起就错认文化根源。一个民族若没有文化熏陶是无知的。于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栏目应运而生,在顺应当代科技潮流的基础上,重温传统文化内涵。这样便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将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摒弃“垃圾”文化成为当今人们最应当珍视的。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名强调文化自信。党和政府将文化置于战略高度,就意味着吸收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然,文化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是作为优雅文化而经久不息。
因此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万不可缺少的。理查德·道金森在《自私的基因》里说:“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人生的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衍,还有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书卷多情似故人”,文化的觉醒是拨开腐朽的清流,将文化历史带入传承的一个里程碑。也正是因为有着不断的亘古长河,才使得文化走过绵延古城,穿过盛唐辉煌,宋词元曲,于是成就了今日九州文化的辉宏壮阔。
源于盛唐的粉笔筏,在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但同时因为种种原因,从此销声匿迹,再无传承。所幸,1999年,这一技术奇迹“复活”。于是,又一次站到了传统文化的顶峰,这,就是文化的觉悟,也是对人们自身的救赎。
对个体,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与传递者。远观四海五千年,无数文人学者自身的责任感和精神促使现如今我们有着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巅峰的资本
无论钟鼎斑驳还是金戈铁马,在历史曲折长河中都已不复,化作一江春水,东逝。
莫过文化,不断提炼,继承,觉醒。提醒着自己,是有着典藏底蕴丰富的中国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愿你不忘,不迷失。
(文笔稚嫩,存在空洞。大大们多多见谅,还请多多指教(「・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