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王虹老师编写的《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再看到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入编4年编制内30岁女教师,患抑郁症想辞职,家人反对,怎么办?
看到这个提问,突然有很多话想说。
同时,也是作为教师,从经历稳定到职场焦虑和迷茫再到走出瓶颈,此刻也有很多的感慨和共鸣。
最初走进高校教师行业,虽然不是编制,但也足够稳定,因为有学历的优势,待遇上在小县城里也算属于中上水平。在行业待了五六年,也经历结婚、生子。职业能力,职称从初级到中级,教学方面没有多大提升,自我成长几乎为零。慢慢的找不到工作的热情,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常常感到倦怠,想换到更好的学校,但是心里没底,没有勇气放弃稳定的收入和积累下来看似丰富的经验,想重新开始,觉得好难,所以那阶段整个人很纠结,也很烦躁。
今天看《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再回头看自己的这段经历,突然有很多触动。
导致自己在职业上出现倦怠、疲软、抑郁的主要原因:
1.没有了解自我,也没能做真正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觉得,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脾气如何如何?没有人能够更了解了。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很多人的选择,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点上,更多是受他人的影响而做的决定,不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就像职业上,大家都觉得教师行业稳定,有假期,而且受人尊重,加上编制,就是铁饭碗,在别人看来,这是多少人向往的职业呀,很多人求之不得,而你却要放弃,他们当然不能理解,也因此反对。
然而,别人觉得好,那只是他们认为的。我们身边有太多外来的声音,以致我们慢慢就顺着他人的声音去生活,忘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导致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多数跟我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有关,现在一些孩子,在高考填报自愿,专业是家人帮选的,他们觉得这些行业出来有前景,但并不遵从孩子的意愿或兴趣,孩子为了不违背家人的意愿,去读父母为他们选好的专业,最后,上学没兴趣,工作后没动力,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
要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勇敢的做自己,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看看在成长的这些年里,做什么事是让自己感到最快乐最投入的,把它记录下来,这些是你的美好时光记录,通过记录这些,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所在,从而,知道自己更适合和擅长哪方面。
同时,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相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无论是30岁,还是40岁,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热爱。
摩西奶奶58岁开始自己学画,80岁那年,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坚持绘画40多年,累计1600多幅画。
《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72岁依然自信,优雅,美丽,大方,被成为网红姐姐,69岁成为美国畅销彩妆品牌的代言人,曾一度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四块广告牌。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限制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年龄。
人生由我,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进入职场后停止自我学习和成长,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力配不上欲望,以致对职业失去竞争力,从而对未来感到迷茫。
稳定的工作,尤其是体制内的稳定,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大家都泡在这锅温水里贪图安逸,安然自得,没有职业危机感,也不对未来职业做任何规划。
贪图安逸的大脑,也让我们在工作中,挑选最简单轻松的活,重复简单的工作,年复一年,除了年龄的增长,能力还是止步不前。
也没有在某项能力上持续提升和发展,没有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
几年后,当职场危机降临,已经没有动力跳出职场这锅滚烫的水。
尤其到了35岁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家里如果没有大的经济开支,生活还勉强过去。
但是生活总会有无常,买房突然一笔大的开支,或者一场大病,随时都能把经济基础脆弱的家庭,瞬间压垮。
这时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本该奋斗的年纪,却被一天天荒废掉。此时,对人生也充满了怀疑和悔恨。
学习成长,是一生的修行,只有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升,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个人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不慌乱不迷茫。
所以,要打破目前的处境,首先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如果还没想清楚,那就先从自我学习和成长开始,多看书,可以看关于自我成长类的书籍,以及职业规划类书籍。后者有三本书推荐,一本是前面提到的《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还有《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和《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相信看完这几本书,将能解除你当下职场的困惑,并为你的职业生涯打开一个全新的方向。
也期待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
溪小雪,热爱阅读和写作。用文字记录学习和成长,记录故事和感悟,记录生活和理想。每天一点点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
坚持日更阅读和写作:
日更写作:188天
日更阅读:41/100
用温暖的文字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