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玲琅
《赤壁赋》第三段,苏子开导“客”时,提到这样一句话: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第一句比较好理解,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与我们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所谓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第二句理解起来就比较难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与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世间万物,如日月星辰,永恒不变,而“我”的永恒不变该如何解读?
在这里,我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这里的“我”代指人类,世间万物不变,人类代代传承,这样说来,人类也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上一句中的“变”则代指个体生命会随着时间消逝,与之对应,人类一代一代无穷已。人类的事业也是一样,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不太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但后人可以接力,我们今天的好时光都是因为一代一代人地不懈努力得来的,所以,不可沉浸于自身渺小、人生短促的悲伤之中。
第二种,这里的“我”值得是道家思想“生和死都是人生存在方式”的生死观,在道家思想里,生死如同四季交替,都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状态,“我”和世间万物一样,不会真正的消失,所以,何必感慨悲伤。苏轼本身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再加上自己屡遭苦难,对生死已经看得透彻,这一理解,也说得通。
第三种,这里的“我”代指他的精神世界,即使苏轼的肉身有一天会消失,但的历史和他自己的作品会记录他,会传达他的精神,他会在千百年之后遇到你我这样的读者,从你我之中发现知音,这样看来,他的精神是可以永存的。
这是我的一些拙见,越是深读,越觉苏轼思想高远,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真正的超然物外, “乌台诗案”折磨了苏轼,也是成就了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