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们的损失并不大,被杀的只有成缙和刘瓆,其他人虽然被抓捕,但是后来都释放了。
第二次党锢之祸,刚开始的时候,士大夫们的牌可以说非常之好。
桓帝驾崩,灵帝上台年纪尚小,窦太后摄政。窦太后的爹窦武,被封为大将军,手中握有兵权。窦武虽为外戚,但是极为同情士大夫们的遭遇,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屡次为士大夫们说情,可以说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极好。
太尉陈蕃,士大夫中重要的一员,名气很大,众望所归。关键陈蕃对窦太后有恩,所以窦太后对陈蕃也非常信任。
朝堂上两人一文一武,加上窦太后对窦武和陈蕃几乎言听计从,从实力的对不上,怎么看都不应该是输家。那么这些政治家怎么就把这副好牌打的稀烂呢?
第一、轻敌。
窦武掌握军权,陈蕃统揽朝政,大事小情都交给陈蕃,当时的士大夫的精英,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全部被举荐到朝廷做官,参与政事,当时普遍的一种思想是,太平盛世又要来了。
陈蕃与窦武掌权后,弹劾宦官中常侍侯霸和苏康,都很顺利,让士大夫们以为宦官的战斗力不过如此,宦官们已经成为砧板上的肉。
侍中刘瑜警告过窦武和陈蕃,有可能会出问题。
关键时刻,窦武居然休假回家,让宦官有机可乘。
第二、缺乏斗争经验。
这时的最高权力中枢还是皇宫,窦太后身边宦官围绕,献媚拍马屁,经常使窦太后摇摆不定。
灵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奶娘赵娆,和宦官是一伙的,这些危机窦武和陈蕃始终没有解决。
事关你死我活的奏章,居然轻易就可以被别人看到,导致泄密,功亏一篑。
第三、打击面过大。
在二人清算的名单中,宦官、尚书、皇上奶娘、长乐府官员全部在内,似乎宫内除了皇上和太后之外,没有可恕之人。
不要忘记,当初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宦官王甫还是替士大夫们说过话的。
教员曾经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人。长乐府五官史朱瑀,不一定和宦官是一伙的,却也在窦武和陈蕃的诛杀范围之内,导致一些没有明确立场的人,为了保护自己,最终倒向了宦官。
结论:第二次党锢之祸,基本上将士大夫们的精英屠杀殆尽,将东汉期间乱而不亡的平衡局面彻底打破,东汉这辆老态龙钟的牛车,慢慢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