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第44章


舍不是得的反义词,而是同义词


名望与身体,哪个与你最亲?

生命与财富,哪个给你最多?

得到与失去,哪个让你最痛?

这三个问题,非常棘手,但我们每天都在面对。

爱的越深,消耗也越费;藏得越多,尘封也越厚。

这样的关系,非常矛盾,但我们总是身在其中。

懂得知足常乐,就不会被欲望辱没;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让既有湮灭。

这种道理,非常简单,但我们习惯让自己变得复杂。

我们一边在疯狂地追求物化和虚荣的长久,一边却又忽视了最本真也最应该珍惜的长久——生命。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放不下、舍不得。

放不下手头上的权力、放不下眼神中的艳羡、放不下内心里的贪念,放不下“成功学”灌输的执念、放不下“花花世界”里的执迷。

舍不得负重累身的过往、舍不得多亦无益的拥有、舍不得膨胀未来的机会,舍不得让自己一生平凡、舍不得让别人满载而归。

但是,正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有与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舍”与“得”,也一样:舍不是得的反义词,而是同义词。

所有的得到,均有舍去作为牺牲;而所有的舍去,都有得到同步而来。

“舍”与“得”的关系,它们看似是反义,实则不然。就像阴阳太极一样,两者就是共生共存的天然一对,自古以来就十分暧昧。

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它们互相弥补、互相成全,谁都离不开彼此。所以,老祖宗们非常的智慧,造出了一个词叫“舍得”。明明是一对矛盾体,组合在一起却变成了一种美妙的规劝:

劝你“舍得”,因为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并不是说你舍掉了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远去,而是在你舍去之后,你舍的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给你,滋养着你,支撑着你。舍是心灵深处的微笑。

劝你“舍得”,因为敢舍才敢得。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且能瞬息变态转化;成功与失败没有定论,都能实现赢在别处。敢舍是退一步的海阔天空,敢舍是让三寸的内心优越,于人于己得到的都是有余地。舍是精神之上的清醒。

有人说,舍与得是一种轮回、一种因果。

这样的理解,其实还有点狭隘,舍与得根本就是孪生子,始终是共同发育、成长和持续的。

说到底,舍与得就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高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