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尽头有一家包子铺,开了快有二十来年了。
老板是一个和善的中年男人,慈眉善目,生着剑一样的眉毛,皮肤黝黑,整天乐呵呵的。他每天早上四点左右开始忙活,剁馅、擀面、包包子,忙得不亦乐乎。
在距离包子铺不远的小巷子里,有一块突出来的空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这里开了一个修鞋的摊子。
与其说是一个摊子,倒不如说是随随便便铺着一块薄木板的地。木板就算是老人的摊子,摊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修鞋工具——鞋锥子、桃胡钳、螺丝刀、锉刀和各种胶水。
老人无儿无女,平时靠家里的亲戚帮忙照拂。听人说,他已经86岁了,也或许更老。他的听觉也在衰退,时常听不见别人说话。
包子铺开了快二十年了,老人也在包子铺吃了快十年的早餐了。
这一天早上,老人一如既往地来到包子铺,包子的香气扑鼻而来,老人颤颤巍巍地站在门口,老板热情地走过来,“老人家,还是老样子吗?”
老人迟缓地点点头,随后老板麻利地装好三个肉包子,满满一杯豆浆,还有一个茶叶蛋,递给了老人。
“老人家!您的卡里还有好多钱的,不用给钱了!”老板冲着老人的耳朵说。
“好,好……”老人缓缓长开口,笑着回应到。然后便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
望着老人摇摇晃晃的身体渐渐远去,老板叹了口气。
“不是我说你啊,老李,你做这些事,谁又知道呢?”店里面,老板的媳妇无奈地看着他,继续说到:“人家都是上赶着宣扬自个儿有多好,你倒好,老实巴交的,放个屁都不带响的。”
“你懂什么,人家孤零零的,我瞧着挺可怜的,这种小事就顺个手,有啥好说的?”
老板的媳妇只得摇摇头,“这憨货,闷着脑袋帮了人家这么多年了。”
原来,就在十年前,老人刚开始做修鞋摊时,舍不得吃饭,饿晕在摊子上。一个好心人知道后,就联系到就近的包子铺——也就是老李的包子铺,搁他那儿放了两百块钱,算是老人一个月的早餐钱。
好心人告诉老人,饿了就去老李家的包子铺,在那里给他充了一点钱,可以免费吃一阵子,可千万别再因为饿着而晕倒了,太危险!
可谁知,老人这一吃,就是十年。每次到包子铺的时候,老板总乐呵呵地说:卡里面的钱多着呢!就算你再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问题!
已经是下午了,包子铺里的食客渐渐少了,还剩下五六个包子。老板向往常一样地把这几个包子收起来,小心翼翼地装进袋子里。
十年来,无论生意好坏,也无论客人有多少,老板总能剩下几个包子。
路过老人的鞋摊时,老板把袋子递给老人,笑呵呵地说:“老人家!您瞧,今天又剩下几个,您拿去吃吧!”
微风徐徐吹来,老人花白的头发微微扬起,满是皱纹的脸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而包子铺的老板则骑着自行车,慢慢消失在巷子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