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我在简书上分享了一篇关于我为何喜欢上摄影的文章——《摄影这个坑,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入选了几个专题,收获了不错的浏览量,对于第一次在网络上发布文章的我算是不错的体验了。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入这个坑一年了,回头看也没觉得自己创作出多少好作品,总结一下原因无非就三点:模特难约、时间难凑、技术不够!啊哈哈哈哈哈。
不过话说回头,一生中能同时遇上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事实为不易,就应该好好把握住所拥有的,努力地经营下去,即使不能保留全部的美好,但至少要努力抓住大部分,令遗憾尽可能地少。
开始进入正题,我开始人像摄影的一年里面,进步还是挺快的,这一点也得到了身边朋友的认可,这得益于我在学习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平时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摄影知识,平均下来每天大概15-30分钟左右,但利用碎片化时间并不代表搭建出来的知识体系也是由碎片化的知识片段组成。不管学习什么东西,我觉得还是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一个阶梯地进行深度学习,东拼西凑过来的知识片段很难助于理解,也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也有些人非常擅长这种学习方式)。那么这次我就来分享一下我自学摄影的经历和干货,分为审美的提高、摄影的基本知识、后期学习以及实战经历这四个方面。
一、提高审美
正所谓“技术决定作品的下限,审美决定作品的上限”,对于所有学习摄影或者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人来说,审美永远都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可以说对于审美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不管技术有多牛,在不同层次就有不同层次的审美水平。虽说审美这东西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的认识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一般不以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的审美,但会以高级和低级来区分。
低级的审美通常一昧追求画面的多彩绚丽、包罗万象以及模特的暴露妖娆,通常呈现出高对比、高饱和、多种颜色组合以及画蛇添足的前后期设计等等,反正给人“俗”的感觉。随便在网上找了几张例图:
7 高级的审美,我认为追求的是画面的和谐统一,包括影调的和谐、色彩的统一或巧妙对比、模特服装、表情神态与拍摄主题的统一,在现实的基础上,利用后期技术进行增强、烘托,可能是一副多彩绚丽的作品,也可能是一副极简的作品,甚至有时候根本看不出作品有没有后期过,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这就是高级审美所带来的高级感。下面也为大家找来几张优秀的作品:
Em.....总而言之,审美这东西还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那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呢?审美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学习,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摄影师的作品、电影,或者看艺术画展来提高对“美”的认识。在这里我也推荐几个我经常看的、不错的图片分享平台:500px(全球性平台,有大量优秀的国内外摄影师入驻,可以了解一下老外的审美)、图虫的人像精选(大部分是国内摄影师,比较符合国人的审美)、米拍(新锐摄影的集合地,可以了解一下创意摄影、观念摄影的审美)。
二、摄影的基本知识
关于摄影术,还是有蛮多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在没熟练地掌握相机的操作、前期曝光、构图等基础之前,我建议还是先别急着抛开这些所谓的“条条框框”,去追求创新和另类。这里我先简单说一下几点关于相机的测光模式、曝光模式以及常用的构图法(相机以及手机的专业模式同样适用)。
1、测光模式
相机的测光模式主要有三种,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评价测光(矩阵、多重测光):这种测光模式我认为是比较万金油的,能应付大部分的拍摄场景,适合新手。这种测光模式是对画面不同的区域进行测光,经由机内的程序运算,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曝光量。
中央重点测光:对画面中央区域进行测光这种测光方式适用于要突出的主体占画面很小比例的情况。
点测光:只针对你选择的对焦点的位置进行测光,而忽略画面中其它部分的光线。这种测光的精度比较高,可以很方便的测出要拍摄主题的曝光量,很多摄影师喜欢这种测光模式,尤其是在光线反差比较大的时候,或者在拍摄局部特写的时候。
2、曝光模式
在说曝光模式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光圈(f)、快门速度(S)、感光度(ISO)这三个基本概念,因为这三样东西是直接决定曝光量的,被称为曝光“铁三角”,意思是当调整其中一个数值时,要获得同样的曝光值的话,必须要对另外两个数值进行调整。
光圈(f):光圈越大,即f值越小,单位时间内镜头的通光亮越大。同时光圈也负责控制画面的景深,也即虚化程度,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程度越好;光圈越小,背景虚化程度越弱,但锐度会提升。
快门速度(S):指的是快门的开合时间,快门速度越快,镜头的通光亮越小,越容易捕抓住快速移动的物体;快门速度越慢,镜头的通光亮越大,在拍摄车流、水流、流云等题材的时候通常使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目的是为了延长曝光时间,使车流、水流、流云这些物体呈现出拉丝状,突出一种画面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手持相机拍摄的时候,还有一个安全快门的概念。安全快门是为了保证拍摄的主体清晰、不模糊的一个最低快门速度参考值。它通常是相机镜头所在焦段的倒数,比如镜头目前的焦段是35mm,那么安全快门参考值就是1/35秒,大于这个数值,很容易出现模糊。当然也有传说中手持相机拍摄几秒都不发生抖动的铁手功,如果真有的话,我只能写个“服”字......
感光度(ISO):就是相机对光的灵敏程度。选择高ISO,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获得正常的曝光量;选择低ISO,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就必须延长快门速度来获得正常的曝光量。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把ISO调高的话,会使画面出现很多噪点,影响画面;低的ISO会使画面细腻。但不要一昧追求低ISO,因为首先要保证能够把主体拍清晰,不糊掉,新手将ISO设置为AUTO是最保险的。
接下来就正式说说曝光模式了,常用的曝光模式主要有四种: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手动曝光(M)、曝光补偿(EV)。
光圈优先(A):选中这种模式后,相机会根据测光量,自动固定一个快门速度,如果ISO也是AUTO的话,相机也会自动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ISO值。在这种模式下,摄影师只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值,也即是只管控制画面的虚实,其他交给相机程序。我本人在90%的情况下都用这种模式,省事又好用。
快门优先(S):选中这种模式后,相机会根据测光量,自动固定一个光圈值和ISO值(假设ISO是AUTO)。在这种模式下,摄影师只需要手动调节快门速度。适合抓拍快速移动的物体,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有意延长快门速度的情境。
手动曝光(M):选中这种模式后,摄影师需要分别手动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这种模式也有不少专业摄影师常用,需要一定的摄影经验和技术。一般人在配合三脚架的时候也会用到。
曝光补偿(EV):它的作用其实就跟后期软件的亮度调节一样,通过增加/减少曝光补偿,直接在前期拍摄的时候调节画面亮度。一般情况基本不用动这个数值,保持在0EV就行了,只有当你觉得相机的自动曝光不满意的时候,再适当调EV值。
关于曝光补偿,又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白加黑减”的法则,意思是当拍摄本身就是白色的东西,比如雪、白衣服、白墙等等的时候,需要增加一点曝光补偿,不然的话拍出来会发灰;当拍摄本身就是黑色的东西,比如黑衣服、黑墙、甚至树叶等等的时候,需要减一点曝光补偿,不然的话拍出来也会发灰。具体原因复杂,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百度。
3、构图
经典的构图方式主要有:垂直构图、水平构图、三分法(个人认为所谓的“黄金螺旋”其实就是三分法)、中央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在这里我就不逐个解释了,因为大部分都可以顾名思义,不过它们各自都有比较适合使用的情况,以后有机会再整理分享一下。这里重点说说三分法和中央构图。
三分法:这个是我最爱的一种构图法。把画面横、竖分三分,一般将被摄主体放在四个分中心的地方或者三分线的地方,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有一种平衡感和宽松感。
拍摄半身人像的时候,我习惯将人的眼睛放在上三分之一线附近,把头顶放在上三分之一线以上的位置,因为我总觉得假如把头顶放在三分之一线以下位置的话,即使是半身像,也会给人一种模特长得很矮的感觉。
至于中央构图嘛,顾名思义了,就是把被摄物放在画面的中央线上,在拍摄人像时,一般是当被摄主体在画面里占比足够大的时候采用,又或者当两边有明显对称的东西时候、光线集中在中央的时候,采用中央构图会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一般认为,拍摄人像时,如果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占比不够大,采取中央构图会让画面看起来比较生硬、呆板。不过我认为这个说法见仁见智了。
有时候这些所谓的构图法则会令人觉得拍摄会太局限,也有很多优秀作品的构图基本上完全脱离了以上几种构图法,但我们还是觉得并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这些方法绝对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技巧,不过既然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多年经验技巧,我们学好用好,拍出来的东西应该就不会太差,或者犯些低级错误,还是那句,在没学好基础之前,不要急着去追求创新和另类,没有一定的审美和技术,那样做只会让作品变得不伦不类。
好了,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这次的分享暂时到这。下次再分享关于后期学习和实战经历的一些经验,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