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
在我们看不到的时间信箱中,别人正偷偷地变厉害。
曾经,一个朋友告诉我,大概所有人都会在自己无能为力,深陷困境的事情面前,抱怨自己不够聪明。
花了很多时间写的作业,却没有那些,看起来不上心的同学写得好,抱怨自己没有别人有天赋。
准备了很久的考试,最后却被别人轻而易举地甩下了一大截,抱怨自己没有别人的运气。
交了一次次,熬了日日夜夜修改的个人简历,却抵不过别人一个晚上所谓赶工出来的陈词滥调,抱怨自己不够别人聪明。
……
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去抱怨自己不够聪明。为什么别人唾手可得的事,自己却要拼尽所有的气力?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自我怀疑的怪圈理论。
在此,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呢,初中时期,我的数学成绩虽然不太突出,却也能在班级里位居中列。上了高中以后,这样的"红利"就再也没能光顾过我。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跌到了班上的倒数。如果说一次又一次的惨败而归不是击垮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希望的次次落空却是暗淡眼神最好的催化剂。
我从来都不会是一个轻易被击垮的人,因为厚重的保护壳给了我停留的温暖,但是面对跌落时的苦痛夹击,次次叠加,质变的结果却能够稳稳当当地让我没有从头开始的勇气。因为看不到希望的挣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显得格外的多此一 举。
那段时光中,我没有继续去触碰数学的领域,我尝试着瑟缩在壳中的海阔天空。所以,高一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像濒临的骆驼,苟延残喘。我进入了自我怀疑的荒诞怪圈,我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不努力。
那个时候,班上常常有着谈论数学的书生意气,可我却从未参与过其中。我常常责怪自己智商堪忧,常常仰望着别人的天赋。
这种状况是在我高二的时候改变的。
高二那年,进行了分科,我毫无意外地勾划了文科的四四框框,登上了文科的大雅之堂。那一切的缘由皆是为了逃脱数学的桎梏。
可是"剪不断,理还乱",最终,我被迫着接受数学的再一次洗礼。对于偏科严重的我来说,数学是一大难题,也必定是必须要跨过的坎。那个学期,我再次试着拾回着那曾经被我抛弃的数学习题。
很感谢那个时候的数学老师,虽然常常玩笑式的打趣着我的懒惰和愚笨,却从来在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片刻,不厌其地给我讲解着数学题。
那段时间,我几乎压榨着所有的时间去刷着数学题,我试着最愚笨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在书本上抄写着公式概念。那段时间,我升级到了疯狂刷题的通关打怪。我将智商的因素抛诸脑后,因为无路可走,唯有努力并且继续努力,这是最后一道的通关文牒。
期末考试如约到来,我忐忑地洋洋洒洒,却又比起从前多了一份安定于心。
最后,我看着醒目的分数时,我终于明白,不是你不够聪明,只是你还不够努力的最佳含义。
这一次,我的数学考了班上的第一,以大幅的优势超过了第二名的终点线。
从那时起,我开始相信,原来世界上的确有一种努力叫做奇迹。
很多时候,我们所见的并不一定是它本来的模样,雾里看花的狭隘拘束着我们把别人定义为不够努力,只是聪明。
曾经有人调查过,越是优质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努力程度越是惊人。
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学生,个个几乎都是顶尖学霸,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沾沾自喜,却以百倍的努力"砥砺前行"。
据统计,高校的大学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在长凳上素面朝天的醒来读书者,图书馆几乎没有过停止熄灯的时刻来临,多数人在拼命地学习专研,他们的努力程度简直超乎了你的想象。
以前呢,年级第一,看见他的时候,总是玩耍的惬意,却在讲座上知道了他的令人心酸。
他以高度的自觉调配着学习和玩耍之间的协调,以专研的意志去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数学帝国,他的努力不是你以为的模样,他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偷偷变厉害。
有的人风光的表面,却是用无数的负重前行换来的。
所以,你不是不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活出自己努力的模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