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周一。早上升旗、上班会,第一节语文课上课前一分钟,唐漪恩认真地说:“田老师,摘抄本已经统计完毕,放你办公桌上吧?”我轻轻点了点头,孩子微笑着出了门。
第二节坐在办公桌前,翻看起了孩子们的摘抄本。这一周A+和A的有22本,较上一周的19本又多了3本,有进步!C较上一周的4本,减少到了2本,有进步!
看着今天这个结果,我的思想不禁回到了开学之初。那个时候孩子们的写作,不是语言的语无伦次、毫无章法,就是课外阅读面窄导致的“白开水一杯”,或者疏于观察生活“吭哧”不出几个字。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意思说,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语文老师交给我的最笨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摘抄。因为,虽然每次教学的课后练习题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自己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从开始我就不断地给孩子们提示摘抄的好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类的话也不停的灌输,但效果不佳,只有王钰涵一个人准备了个大本(数学书大小的日记本),开始了分类摘抄。难道是我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我把他们想得过于简单,相信他们会自觉地为自己积累?不行,我得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才行,不能让他们有“畏难”情绪。于是我说:“孩子们哪,再有一年半我们就要小升初了,再有一年半我们即将步入中学,告别小学时光,你想给你的小学时光留下些什么纪念呢?是每天的碌碌无为,还是充实忙碌有所收获呢?”有几个孩子低下头来开始沉思:“你们知道吗?姐姐(我女儿)三至六年级的作文我全部给她收藏起来,不仅有电子版,更有她的手抄版。无论什么时间,她翻起来都会有所感悟:哦,妈妈我曾经怎样怎样的。我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比较忙,没有时间给你们整理作文,也很少正儿八经地辅导你们进行阅读和写作。那我们何不从最基础的摘抄开始,提高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丰富我们的写作语言呢?”讲台下,几个孩子做出了“啊?”的口型,我知道他们以为又要给他们增加负担了,抵触情绪很明显。我接着说:“孩子们,活动初期,我对你们的摘抄内容不做任何的硬性规定,你们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这时候孩子们明显放松了很多,有的挺起了腰:“哦~~”我针对孩子们平时喜欢描描画画,继续放大招:“同时,还可以对你的摘抄内容进行华丽的装饰,让它更生动更形象更漂亮!”孩子们一听可以画画,那高兴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一下课,孩子们再也不在小纸片上乱花了,开始把她的注意力转移到摘抄本的精美装饰上来了。
虽然初期有掉队的孩子,有“偷工减料”的孩子,有字体“龙飞凤舞”的孩子,但现在孩子们一步步在前进,一步步在享受文字和图画带来的美。王钰涵的分类摘抄有条有理,字迹工整、内容具体丰富;唐漪恩、申若辰、罗嘉瑄的字体工整、插图漂亮;臧文蔚、高琳鹤、井乐芯、石明珠的插图是全班最灵动、最形象的;胡果、轩琳涵、吕雨函、李诗涵、辛安荟、魏甜旭等是坚持最好的;杨瑷玮、兰政勋的妈妈时不时会做个温馨留言;李嘉壮慢慢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摘抄并写上自己的感悟和对自己的鼓励;何和乐、刘瑞哲是男生里少有的写字漂亮、摘抄认真孩子……
现在四班的摘抄,有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
有讲“小故事大道理”的;
有分享作文开头写法的;
有写人生感悟的;
有讲述寓言故事的;
有分享妙招的;
还有“心灵鸡汤”式的……
虽然有的有错别字,有的摘抄时会漏字,虽然个别字体不够完美,但“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我相信孩子们只要坚持,终会变成最优秀的自己!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愿孩子们一起徜徉在摘抄的美好里,收获幸福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