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亲是中学教师,我从小在学校长大,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每年暑假,父亲总是从学校图书馆借回一大摞书,有童话、小说、诗歌、哲学、历史、传记等,父亲称此为精神食粮,我和妹妹欢喜若狂,读起来也是如饥似渴。那时候我们读了《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林童话》、《居里夫人传》、《贝多芬传》、《约翰克里斯朵夫传》、《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林海雪原》等,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各类领域。这样从小到大,我就读了很多书,不自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遇到问题总爱到书中去找答案、去找解决的办法。也习惯了与书相处、与书中人聊天,与书做知心朋友。有书的日子总是丰富而充实的。后来读中学、大学,也仍然是读书生活。
在21岁的时候,我走出校门,加入农业银行,开始了社会生活。
应该说从小就读了那么多书,认知能力很高、适应能力很强吧,但当我接触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张白纸,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不知道怎么判断,书中的是非标准显得苍白无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在与大众相处的时候,也感觉格格不入,不能一下子融入其中。一段时间我陷入了读书无用的怪圈。
我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祥的名人名言。人们把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感悟通过各种形式的文体用文字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于是有了浩如烟海的书籍。所以书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它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们读书就是走捷径,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读一些经典,就是与高智商、高情商的贤人和智者面对面地聊天。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现实生活。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生活本身,而不是读书。通过读书提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通过思考和体悟,我对自己的读书生活进行了纠正,并有了新的定义。
读书不等于学习,它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把读的内容落实到生活当中,并形成习惯,才是读书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从此以后,我把沉溺于书本的心转向纷繁的现实生活,这时候,我读过的章句开始活起来,那些书中的智慧开始变成我自己的思想和血肉,我的言语行动以至于气质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人们眼中的书呆子转变成一个灵活机智真实可爱的人。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读了《论语中的生活智慧》、《易经的智慧》、《历史的经验》、《亲子关系》、《现代女性的价值和使命》、《现代金融》、《论语别裁》、《庄子》等中国文化经典和现代书籍。
通过读书和领悟,我每天都发现一个坏毛病,改掉一个坏习惯,培养并养成一个好习惯。
读了《现代女性的价值和使命》后,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却缺乏阴柔之美,以至于用强硬的态度与家人相处,反而让孩子更加叛逆。我就按照《易经》中的坤卦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习水的品性,以柔克刚,顺势而为,反而得到了家人的认同,让家庭更加和谐安宁。
读了《亲子关系》后,我把每天与儿子在一起的吃饭时间当作最佳的教育机会,听孩子聊天,听他谈老师和同学,谈谈他自己,耐心听取孩子的心声,把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按下去,去掉功利心,发现孩子闪光的智慧,引导他走向自信,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在高中三年的教育和相处中,我引导儿子树立做中医的人生理想,2015年高考中,他超常规发挥,如愿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5+3本硕连读专业,开始了新的人生起点。这大概也是我的读书生活中最成功的案例吧。
生活总是日新月异,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断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前人从未遇到过的。迎战未来,主动挑战,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之眼,灵动的内心。
智慧来自于读书,来自于读书之后的领悟和实践,让我们顺着那个指向月亮的手指头找到月亮,在纷繁的世界中得到幸福和安宁,不虚此生!
(本文写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