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二、障生淨信【於佛法僧、苦集滅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當知一切皆是魔事。】 於佛法僧,我們出了家的時候,不歡喜學習佛法,但是你在佛教的範圍內生活,到大殿裏面看見佛像,到藏經樓就看見經書,其他地方看到的都是同修梵行的人,佛法僧。「於苦集滅道」:經論裏面說到苦集,世間的因果;滅道,出世間因果。 「此世他世」:佛法經論裏面說此世還有他世,人死掉了以後,生命沒有結束,還有來生,或者生天上、或者到三惡道這些事情。「若生疑惑」:你對經論沒有多學習,你對這些事情就會有疑惑,是那麼回事嗎?就會有疑惑。「當知一切皆是魔事」,你對佛法有疑惑心,這就是障礙你修學聖道的魔事。下面第三科障修遠離。辰三、障修遠離【住阿練若、樹下、塚間、空閒靜室,若見廣大可怖畏事,驚恐毛豎;或見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欻爾而來,不如正理勸捨白品、勸取黑品:當知一切皆是魔事。】 若是你這位修行人,居住在「阿練若」寂靜處,在深山裏面住、或是在「樹下」住、或在「塚間」埋葬死人的地方、或者「空閑」的「靜室」,雖然不是深山裏面,但是你住的這個地方也很寂靜,空閒靜室。「若見廣大可怖畏事」:你在這些地方住,這一天忽然間看見很廣大的可恐怖的事情。「驚恐毛豎」:你就害怕了,你的汗毛都豎起來了,看見什麼事情呢? 「或見沙門婆羅門像」:看見一個沙門的像,看見一個婆羅門的像,說這個人像個沙門、像個婆羅門。「人非人像」:看見是個人的相、或看見非人的像,就是鬼神的像。「欻爾而來」:原來看見什麼也沒有,忽然間就出現了,你看見這個境界的時候。「不如正理勸捨白品、勸取黑品」:這些人,這些沙門、婆羅門、人、非人忽然間來了,他說的話不合道理,不合道理地勸你捨白品,棄捨修學聖道,不要!「勸取黑品」:勸你回到社會上去受五欲樂是好的,勸你修學世間的善法是好的,出世間聖道不能得涅槃!勸你這樣子;「當知一切皆是魔事」。這些事情。看《披尋記》。《披尋記》九九二頁:《若見廣大可怖畏事等者:謂閒居時,或於塵霧、或昏夜分,見大雲氣,聞震雷音,或逢雹雨、獅子虎豹,或遭兇猾、竊劫抄虜,或遇非人來相嬈逼,便生驚怖、身毛為豎。如〈思所成地〉中說(陵本十八卷八頁)。此說廣大可怖畏事,及與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如應準釋。》 「若見廣大可怖畏事等者:謂閒居時,或於塵霧」:很多的微塵,或者是霧,「或昏夜分,見大雲氣,聞震雷音」:雷的音聲很大,距離你很近。「或逢雹雨、獅子虎豹,或遭兇猾」:這個兇惡狡猾欺詐的事情。「竊劫抄虜」:就是有人來偷盜這些事情。「或遇非人來相嬈逼」:嬈亂你、逼迫你。「便生驚怖」:你就心裏害怕了。「身毛為豎,如〈思所成地〉中說」,我們前面也已經學過了,在「陵本十八卷八頁」。「此說廣大可怖畏事,及與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如應準釋」。就如〈思所成地〉那些文的意思。下面第四科障莊嚴法。辰四、障莊嚴法【若於利養恭敬稱譽心樂趣入,或於慳吝廣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覆惱及矯詐等,沙門莊嚴所對治法,心樂趣入:當知一切皆是魔事。】 或者我們已經出了家,在寺廟裏面修學聖道。修學聖道,但是有點問題,什麼問題?對於利養,在家居士來供養你,對於你有恭敬心、來讚歎你,哎呀!你能放下世間的事情出家修行,怎麼好!你聽見了這個話,你心裏面就執著了,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出家人,你一定要學習一個法門,當然就是四念住。《金剛經》就是四念住、就是禪,你用這個禪來調心,人家讚歎我的時候,你不要執著這件事,要觀察它如夢,像作夢的時候有人讚歎我、有人來供養我,醒了夢了,沒有這麼回事啊。你應該作如是觀,不執著這件事。 那麼這樣子,你遇見如意的事情,你不要執著,也要作如是觀;遇見不如意的事情,也應該作如是觀,也是如夢,醒了夢了,沒有這件事,觀察它是虛妄的、是畢竟空寂的。你這樣觀察呢,如意的事、不如意的事都是你的聖道的增上緣,你常作如是觀,你的般若的智慧逐漸就有力量,它是你的增上緣,它作你止觀的所緣境,使令你的智慧逐漸增長,就是它對你有幫助。 他罵你一句、打你一句、輕視了你,而這件事是你聖道的增上緣,你因此而修止觀,止觀的力量增長,他幫助你聖道了。若是你不是用聖道、向聖道上理會,你不這樣想,哦,你為什麼輕視我,你用原來的虛妄分別心,哎呀,這個人對我很恭敬,對我好!這個人輕視我!你用一般的貪瞋癡去分別這件事,那麼這個如意的事、不如意的事就變成魔事了,就障礙你修行了。所以外邊的境界不是決定的事情,不是決定是魔事,也不是決定是佛事;是魔事、是佛事在乎你自己的一念心!在乎你自己的一念心。你向道上會,你用般若波羅蜜觀察這些魔事,觀察這些如意的事、不如意的事,那這些事都是修學聖道的增上緣。他罵你一句,反倒令你向於聖道,幫助你得無生法忍了,你要知道!但是你錯了,你不向道上會,你用一般的虛妄分別心去執著,那就是障道因緣。所以我們若是學習佛法的時候,你會知道這件事。那個好、那個壞,不是在外邊,在你的心裏邊。 說我到那個廟上去,招待我很好、吃得也好、衣食住都很歡喜,我感覺那裏不錯;我到那兒住,吃得也不好、住的也不好、招待我也不好,這個地方我不去了!你用這樣的心情去分別,是另一回事。所以你若是能夠學習一部經、學習一部論,你掌握到般若的智慧,到處都是道場、什麼地方都是道場、處處都是善知識,就是在乎你自己!但是這件事,你要有這種智慧才可以。智慧從哪裏的來?不是天然的,要學習經論才可以的。 五祖給六祖講《金剛般若經》,其實《金剛經》就是很好的!《大品般若經》也好,《華嚴經》、《法華經》、《大寶積經》統統都是好,《楞伽經》、《解深密經》統統都是法寶。你要從這些經裏邊,《大智度論》也非常好、《瑜伽師地論》也是非常好,你要從這裏邊得到寶!說挖到寶,挖是表示努力的意思,你要努力地取到這個智慧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說我學習佛法是學習了,把本兒一合起來,它是它、我是我,另一回事;我還用我原來的這種貪瞋癡,那就不是了!那都沒有用、什麼都沒有用。所以這上面,「若於利養恭敬稱譽心樂趣入」,我歡喜執著這件事,這個居士對我好、這個是我徒弟,我的徒弟忽然間去親近那個法師,我就不高興了!這個出家人他沒得到佛法味!那有這種事情呢? 當然我有時候說話居士也不高興,這是在加州說的,我說每個人都有自由,你願意到這裏、到法雲寺也可以,你願意到其他寺都可以,那居士…我們對你很熱心、護持,你反倒這樣說,又起了煩惱。但是我是這樣子,我不去執著這件事。所以這樣說還有別的人,哦,你這個人說這些大話,又是不對了! 但實在來說我們學習經論,我們學習《瑜伽師地論》,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妄?我們要知道要重視真實,不要重視虛妄。你的貪瞋癡在活動這都是虛妄。你要知道常常學習戒定慧、般若波羅蜜非常重要!你要這樣子,你慢慢就成就聖道了。 當然我現在想到那裏說到那裏,你們這些人都是善知識,哎呀!他非常好,我就在這兒出家;我一看這些人都是壞蛋,我在這兒出家,我不!其實是善知識、是壞蛋是在你內心的分別。但是你真實發出了無上菩提心的時候,現在佛法衰微了,我應該發無上菩提心、住持正法,我要出家!我不管…你放逸是你的事,我要修學聖道!對於你並不影響,當然我也是想到…我在北院曾經說過,我們出家人好好用功,有的時候收攝我們身語意,不要放逸,令在家居士退道心!我也這麼講這些話。實在,當然人的程度不同,有的人認為你們發道心,我也發道心,你們都放逸,我不出家了!當然也有這種人,這個各人的程度不同。 「若於利養恭敬稱譽,心樂趣入;或於慳吝廣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覆惱及矯詐等,沙門莊嚴所對治法」:前面這些不合道理的事情,都是沙門莊嚴所對治的,沙門莊嚴在前面也說過了。「心樂趣入,當知一切皆是魔事」,這都是魔事。卯三、結【如是等類無量無邊諸魔事業,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隨其所應,當正了知。】 「如是等類無量無邊諸魔事業,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這是結束這一段。「隨其所應,當正了知」:我們修學聖道的人,要知道這件事,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正確的,要知道。(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