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董给大家做了一个关于DMTP的精彩演讲,DMTP种种优秀的特性令我们这些听众叹为观止。
为何DMTP具有如此魔法呢?
也许要从spring integration说起,除了实现了企业集成模式外,它还是作为一个微服务设计的。也就是说,DMTP自然也具有独立开发维护和部署,以及易于扩展的敏捷特性。
代码解耦以后各个模块也就变得相对简单,易于重用,易于分析impact,易于单元测试和保证质量。当某功能模块的发布也解耦的时候,这个组件就可以独自更新测试发布,并且升级扩展,这就是微服务。
从信息被减少的角度来看,抽象是解耦天然的解决方案。解耦是横向的隔离,这种隔离可以基于抽象这种纵向的隔离机制之上。除了各种基于接口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以外,代理显然也是解耦的方案之一。
想一想社会的高度精细化分工,不正是解耦的绝佳例子吗,生产汽车的厂商要同轮胎厂商合作,才能最终完成产品。其中轮胎厂商专注于轮胎的生产,它的生成运营,特色化服务,甚至技术进步,都能独立完成。反过来汽车厂商也是一样,而且一旦轮胎是符合标准的,汽车厂商可以随时更换轮胎供应商,这叫portability。
还有各种第三方运营,是使用代理解耦的一种表现
自然而然的,一些问题产生了:
假如将功能P分拆为A,B,C三个部分,怎么能确定这样分是最优的,拆分的原则是什么,A,B,C的边界在哪里?
是不是拆分的粒度越小越好,怎样决定粒度的大小?
对于做interface 这件事,ISDC经验丰富,怎样考虑到解耦enterprise integration,障碍在哪里?
若自己考虑拆分integration的模块,也会得到endpoint, channel, filter…这些抽象组件么,差别是如何造成的?
学习spring integration是否有助于理解学习其它包含抽象概念的framework?
思考是一种乐趣,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