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慢热的性格,从来不主动找别的小孩一起玩。她总是一次又一次找我,要求我陪她玩。而我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陪她玩是最后的选择。但她哪里肯,于是大多数她“要挟”的陪伴都是很敷衍,希望时间快点结束。我没有真正投入其中,快乐也少了很多。这几天意识到如果这些和我一起玩耍的日子就是她的童年,那和我的童年相比真的是差得很远。
那个时间既然选择了陪伴,却要让它打折扣,心里想来觉得很遗憾。最近有几次陪着女儿玩,发现一个东西有很多有趣的玩法,那是敷衍的时候完全看不到的。让我找到了自己无聊至极的童年如何陪伴自己度过一个又一个午后的时光。那一刻,是童年的我在陪伴女儿,内心很是感动。
同样是在小区里玩滑板车,我找到了一个斜坡,然后和女儿比赛,谁可以顺着斜坡滑下来,滑得更远。当我专注那一刻的时候,我又改良了玩法,让起步是通过助力的,可以滑地更远。女儿就更感兴趣了,于是一次次尝试怎么可以超越我,最后竟也成功超越了我。那一刻的时光,我们都在。
“或许你觉得自己已经丢失了童年的那块点心,但我确信它还在那里,就在你心灵的一角。”看到一行禅师的这句话,联想到最近几次我如孩童般和女儿一起玩耍,我的内心点了一下头。是的,它还在。我的心里还是放着很多玩乐的智慧,童年的我还在,只要那一刻我把时间交童年的我,让所有大人的角色和事务让位。当我进入到那个角色,就会睁开了一双儿童的眼睛,看到女儿所看到的东西,去感受一个游戏如何玩会更好玩,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加进来。周围的房屋树木都是变成可待开发的素材。
于是我们可以一起翻遍小区的石头,看看下面是不是有西瓜虫。我们一起喂熟小区的金鱼,让它们不再躲藏。每天看一眼楼下杨梅树上的杨梅,看看又长大了多少。那是另一份精彩的世界,只要我准备好踏入。
带着这样的视角,想到未来当女儿开始上学,我也可以邀请一年级的自己来陪女儿,分享她的困难和喜悦。我想那一刻的自己会是很懂她的,也会在她的情境里想到更多贴近到她的办法。一年级的我一定比我女儿笨多了,傻多了,大概她会很嫌弃。哈哈。
这也让我联想到助人工作,它们是一样的。当我们一直待在自己的框架中是无法帮到别人。我们要走到来访者的脉络中,去感受和贴近他故事中的情境。只有同样身处其中,我们才能看到哪些珍珠和宝石是他过去所遗落的,领着他一起去看看。我和女儿一起的时光就如同这份专注的陪伴,都是从自己的框架走到对方的框架。这是最好的实践。想来女儿也是在训练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