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首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在明代,小儿推拿形成了独立的体系,成为推拿疗法中重要的分支。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疗法,目前小儿推拿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医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目前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2个中医药之一。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医生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从而治疗小儿疾病和进行小儿保健。新生儿也可做推拿。
小儿推拿主要针对的是0--14岁的孩子,新生儿也可做推拿。3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小儿推拿效果最好。9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配合一些成人的手法来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拿法、按法、摩法、运法、揉法、擦法、掐法、捏法、捣法、摇法、搓法”等。

经常用到的穴位有:天门、坎宫、太阳、人中、黄蜂入洞、迎香、百会、耳后高骨、风池、风府、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旁、乳根、胁肋、中脘、天枢、丹田、肚角、肩井、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腰俞、脊柱、七节骨、龟尾、五经穴、大肠经、小肠经、四缝、小横纹、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总筋、大横纹、十宣、老龙、二扇门、二马、五指节、外劳宫、三关、六腑、天河水。
事实上小儿推拿在于操作顺序上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小儿哭闹,应先推拿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推拿主穴,后推拿配穴。

小儿推拿时要求手法要轻,取穴要准确,用力恰当。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小儿推拿属于绿色疗法,通过推拿小儿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可以让孩子少输液、少吃药,甚至不吃药,减少药物对孩子内脏等器官的损害,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小儿推拿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小儿推拿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见效快,疗效高,安全稳当,不容易反弹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治病去根,不易复发,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小儿推拿常见适应症:呃逆、呕吐、厌食、食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发烧、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 盗汗、遗尿、易惊吓 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等

重要提醒: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或小儿推拿师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不要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