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贾平凹先生已有十几年。
好友欣然特别痴迷他写的书,爱往图书馆跑,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回家还带两本看。我偶尔拿来翻看几页,刚看出点眉目,又被她还回图书馆了。
她读书一目十行,而我看得慢,对喜欢的文章习惯一句句看,一篇篇琢磨。欣然回天津后,我买了两本贾先生的书放在书柜里,想着有时间再慢慢看,没想到一放就是几年。
前几日见虬田在群里问起贾平凹,想起书柜里的书,想远在天津的欣然。
在书柜的一角找到《自在独行》,坐在洒满冬阳的窗前,翻开被时间染黄的书页,页面上灵动的文字,带我进入贾平凹的世界。
正如欣然所说,贾先生是位极具叛逆性,又不失纯朴本色的作家。他不仅在小说创作上成绩斐然,还是一位散文家。我手上拿着的就是他的散文集。
这本书以散文的精短形式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他世俗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他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行走在山水自然间,要么隐居在自己的书房内,做自己喜欢的阅读和写作。
书中《敲门》一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各类来访者,锲而不舍的敲门声,断断续续的敲门声,给他的生活和写作带来困扰,又无可奈何。
不是不需要朋友,读书写作之余,先生会约三五好友喝茶聊天,博弈麻将。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者的自在。
当读到“我还有豪华志向,还有上养老下哺小,红尘更深,我的门恐怕还要不停地被人敲打。我的命就是永远被人敲门,我的门就是被人敲的命,有一日我要死了,墓碑上是可以这样写的:这个人终于被敲死了!”时,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太风趣诙谐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虽然出了名的作家并不一定富足,但登门拜访的人一定不少。可以想象得到,他们要逃离繁杂的热闹,避开浪费他们宝贵时间的人,寻得安静之所来搞创作,实属不易。
我也喜静,最怕人头涌动的地方。旅行需避开人流,否则再美的风景也白搭;在办公室安静地做好自己的事,不希望引起领导的注意;下班回家,特意绕到僻静小路,步子放慢悠,戴上耳机,听着音乐,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一路走着,抖落满身的疲倦。
即使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也是安静倾听的那一位。只需认真听,点头微笑,再偶尔表达一两句看法,甚好。
曾有人说喜欢我安静,也有人说我安静得似乎不存在。不管他们怎么看,我乐于安静地呆着或做事。
独处是最好的方式。
曾几何时,我热衷于独自旅行。人生来孤独,有时我们需要孤独,独自旅行是独处的一种方式。于我而言,面对没有人的路,拥抱空旷的原野,登上幽静的山谷……都是一种享受。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体察内心需求,需要独处。
休息在家时,忙完家务事,安静地坐在窗前看书、做针线活、听音乐、发呆、看窗外风景……在自娱自乐中收获更多体验,这是独处的美好。
贾平凹先生喜欢自在独行,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在自己家都无法安宁,常被人敲门打扰,该是件多么令人抓狂的事。我虽无法完全感同身受,却能深刻理解。
幸好我家的门极少有人来敲。我们这里如果不是特别亲密的亲戚朋友,不习惯在家里招呼待客。人来了基本都去饭店吃饭,客人也愿意住在酒店。如果有事要谈,找个茶楼包间,喝茶期间就把问题谈妥了。
即使这样,我也受过敲门之扰。有次因忘记交物业管理费,物管处晚上来敲门。我隔着门问什么事,对方说明来意,家里正巧没放那么多现金,我便说自己明天去交,没有开门。
第二天事一多,又把去交钱的事给忘了,物管处晚上又来敲门,才猛然想起。我惭愧得不敢作声,假装不在,任由他们敲了个够。
我有逃犯的感觉。
刚才断公子问常有陌生人在简信扔个链接,索赞或者让点评文章,算不算敲门?
遇到这种方式的敲门,还是假装不在,不予理会是我的答复。
被敲门的滋味不好受,躲避的感觉更不爽。后来我家领导每个月初就把钱交了,免得烦忧。
贾先生的敲门不是钱能解决的,难怪他自黑终会被敲死。
家门被敲,命运之门又何尝能安宁?贾先生从事写作以来,过几年就受冲击,时时备受诽谤,灵魂何时安托?我们平常人又何尝不被各种烦恼敲打,躲得过去吗?
愿你我能享受独处的快乐,寻得内心的安然。
夜深了,我合上书,走到窗前。眺望夜空下熟睡的大地,祥和感如家里柔和的灯光,铺满每个角落。
让我用贾先生的话来跟你道晚安——我盼永远是在夜里,夜里又要落雪下雨,使门永不被敲打。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