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听了罗辑思维音频节目第412期《重新理解中国五|“要我做”和“我要做”》,里面介绍了施展老师对国共两党竞争结果的一种解释,核心观点是:国共两党内部人员的主动性差异是它们成败的关键。
施展老师指出国共两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组织机制不同。国民党的组织机制是成熟的现代官僚体系,实行的是内部控制,每一级人员干什么事都是由他们的上级指定的。组织成员做事的心态是“要我做”。这种机制在和平时期能够良好运转,因为它的效率比较高。但是到战争时期这种组织机制就不能很好地运转了,因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不能顺畅地传递了。这时如果信息的传递被切断了,低层工作人员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整个官僚体系很容易陷入瘫痪状态。
与之相反,共产党的组织机制则是通过理想信念将一大群人聚集起来,实行的是外部控制,每个人都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忠诚做事的。组织内部的人做事时的心态是“我要做”。这种组织机制在和平时期效率会很低,因为组织内部人员的意见难以统一。但是在战时信息传递不够通畅时,却会因为组织内部人员拥有足够的主动性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施展老师认为国共两党关键差异在于双方组织机制不同,而这导致内部人员做事的主动性不同,进而导致国共两党的成败。
施展老师的观点在学术上是否被普遍认可我并不清楚,不过主动性对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强调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我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存在主动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停留在“要我做”的层次,等待着别人分配任务给我,push我,指导我。而理想的情况其实更需要我自己拥有“我要做”的主动心态。如果没有主动的做事心态,做起事来就会很累,这样即使别人push我完成了一些事情,效果也不会很好。
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记录下自己此时的想法以及对于主动性的理解,以便于以后回顾、对比。人总是很健忘的,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