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距离1998年高中入学已经二十年了,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高中同学组织了相识二十周年聚会,一天半的聚会让自己现在还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停留在相聚的氛围里。
我的高中就读于家乡县城最好的高中,我们班算是当年的尖子班,班里的同学都是从农村高分考进来的,所以我们班级名就叫“农村班”。当我把班级名说给现在的同事听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农村班”略带贬义,像是“农民工”这个词一样,无形中把班级里的人打上农村人的标签。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当年这个班级名就是荣誉的象征,我们班级是汇集全县中考最高分的农村学生,班级的排名基本上就是年纪的排名。农村班的学生包括班里的班主任、代课老师都带着一种优越感的。而且从往届的情况看,进入农村班基本上就等于一条腿跨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
不过农村班这个名字总归是有点地域歧视的味道,可能学校也觉得宣传出去不是特别高大上,后来农村班好像改名为“博雅”班,源于一位杰出校友出资设立的“博雅”奖学金。所以,母校如今已无“农村班”,只有学校里的老教师还记得农村班的称呼。
我们班入学时共有63位同学,本计划是招收60名学生的,可能是最后一名的分数并列。后来又有两位同学加入,一个是上一届农村班因病休学的,一个是本校老师家的,所以,最多时我们班有65位同学。
高一刚入学时,内心充满了新鲜和喜悦之情。但一段时间过后,失望也随之而来。初中时,算是学校里的宝贝,老师同学都围着我,加上平时还算谦逊,在班级里觉得是明星的待遇,荣誉、奖励、赞美没少获得。但进入高中后,周围全是学习高手,从鹤立鸡群一下子变得默默无闻。还有一点是来源于我对老师挑剔的毛病,与初中老师比较下,高中老师的长相、声音、教学方法等都可以让我讨厌的原因,带着对老师的偏见和失去的优越感,其实我的整个高中生涯是很沉闷的,学习上如此、人际交往上也差不多。高一的时候,我一度想放弃这最好的高中、最拔尖的班级,继续回到我的乡镇中学去读高中。在当时的环境下,显然父母不会同意,我也下不了决心。如果当时成真,不知道后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生。
可以想象,在尖子班的学习氛围是很浓的,每个人都在暗暗较劲,在比较中学习的压力倍增。没有传统的“差生”,也就少了好多活跃班级气氛的机会。都不想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就少了很多班级的活动。与其他班级比较起来,我们班里的气氛是压抑的,同学们的感情是有些疏远的。这也是我对高中的回忆并不是那么的美好。
基于上述的背景,在得知今年中秋班级聚会时,我其实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兴趣,一度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去参加。最终决定去的原因一是觉得确实有纪念意义,二是感觉这种聚会的机会不会多,下次说不定就不组织了、或聚不了这么多人了。
聚会的时间按照中秋节假期的第二天(23号),也就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最早的同学在前一天的中午就到了,提前来的同学和家属大约有十个人,但时间不统一,从中午一直到晚上陆陆续续过来,当天吃饭是流水席形式,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
我是23号中午前到的,此时酒店大厅里聚集了很多同学,都在热烈的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在签到席领完纪念T恤换好,跟同学们一一握手寒暄,很多都是高中毕业后就没再见过的同学,但是一眼还能认得出来。脸上的变化并不明显,变化大的都体现在头发上,看来毛发真是中年的一个分水岭似得标志。同学们三三两两的交谈着,聊着各自的近况,没有寒暄的预热,也没有陌生感,彼此亲近和熟悉的感觉仿佛昨天还在一起。
因为下午还有活动安排,午饭吃的相对简单。同学们还是以茶代酒,吃出了热闹、喧嚣、暖意融融的感觉,饭桌上说着当年的糗事,笑声不断。
下午是本次聚会的重头戏,回母线参观交流。回到母校,北校区变化并不是太大,当年的教学楼还在使用,回到当年的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翻看着课桌上学弟学妹的书本,恍惚间像是穿越回过去的课堂。当年的我没想到今天的故地重游,真是感慨呀!我们模拟上课的状态,老师步入教室,班长喊:“起立,老师好”!那一刻站起身来,喜悦兴奋的心情突然安静了,眼泪差点掉下来。班主任(语文老师)给我背诵了一篇曾经的课文,李白的《将进酒》,在黑板上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班主任好酒,并以此为话题,讲述起当年的往事。
这次回母校的聚会也得到了校方的支持,现任校长(也是我们当年的物理老师)、还有我们邀请到的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以及校工会主席等与我们一起座谈。期间,我们一一向老师们汇报了这些年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同学们都很优秀,班级65个人全部考上本科,而且绝大部分是重点本科,读到博士的也差不多有十多个。我们汇报完之后,老师也发言回忆了对我们班的一些记忆和感受,对部分同学还能一下叫出名字,二十年过去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已在去年退休,英语老师还在教学一线,但距离退休也没几年了。校长也简单给我们介绍了学习这些年的变化,当初校园里老师们的宿舍现在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当初一个年级只有9个班,学生规模约1500人,如今一个年级有30个班,在校生超过4500人,加上补习班,总人数超过5000人。
座谈会后,我们在校园内合影留念,老师带领着我们参观了校园,每到一处跟我们分享着学校的变化:当年这里是食堂,如今拆了改成广场了;这里曾经是球场,现在盖起了宏伟的实验楼;那边是新盖的高三教学楼,如今的高三教室里都安装了空调;当年的那个古树还在,古树旁边的厕所早已不知去向...我们一帮人在参观学校的同时,另一批人去了当年租住的房子,沿着曾经上学的路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在母校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好多地方没来得及去,还有一些还没看仔细,吃晚饭的时间就快到了。
晚宴无疑是场面最喧嚣、情感释放最热烈的时刻。共同品尝完一个印有全部集体照和每位同学姓名的蛋糕之后,大家共同举杯开启大碗喝酒模式。刚开始的喝法还是很文明,彼此小杯互敬,两轮过后,大杯就开始炸起来了,不断听到叫好和喝彩声。再后来,大家都纷纷离开座位,到处敬酒,敬老师、敬同学、敬女生、敬同桌....只要想喝,彼此举杯的理由有千万个。老师们肯定是关注的焦点,好在来得几位老师酒量都可以,喝酒的状态从开始的毕恭毕敬,后来全部是勾肩搭背,表达着酒精催化的有些过度的感情。有两位老师还现场高歌一曲,不过已经没人能听清唱的是啥了,麦克风已经掩盖不了觥筹交错间的放浪和嘈杂。
酒后,有人在发红包、有人拥抱在一起,还有一些人趴在桌子上思考人生。还好,没有人痛哭流涕和酒后耍酒疯。热闹的酒桌一直延续到深夜才散场,真希望在晚一点才散。
第二天是中秋节,大家纷纷返程,回去与家人团聚,同学们告别时说着不舍、说着珍重、说着再联系,但心里都明白,再次聚在一起不知要等到何时。
这就是我们的高中相识二十周年聚会,抱着无所谓态度去参加,结束后立即陷入聚会综合征,心还沉浸在回忆和聚会的感受里,无心工作也无心想其他,就这么一直怀念着,怀念同学们吗,不全是,怀念的是我那仿佛昨天的青春时刻。
敞开心扉吧,不要让所谓的偏见束缚了你,不要用狭隘的、世故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积极的心态、开放的胸怀、乐观的精神,没有什么是黑暗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