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阿德勒
书写疗愈进入第九课,用文字治愈心灵的探索也进行了大半。对于书写疗愈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回顾过往,回忆那些让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刻,不是为了向谁讨债,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疏解的方法和路径,从而能够更好地安住当下,面对未来。
就像去找医生看病。医生会问哪里不舒服,之前做了什么、吃了什么。这不是为了责怪我们自己或者他人,怎么做了这个,怎么吃了那个。而是找到让我们身体不舒服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诚实地面对过去,我们过去经历的所有伤痛对我们才有积极意义,而不仅仅是伤痛本身和向他人求爱、求关怀的资本。
老师带着我们回顾了成年早期、青少年时期,现在又引领我们回溯我们的童年。如果说在之前的回溯中,对于原生家庭还有什么“抱怨”的地方的话,当我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十分幸福的。
阿德勒的那句话振聋发聩: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溯人生用的是倒叙,是从离我们最近的成年早期开始,而不是一下子就从童年开始。
一方面,大概是记忆的深浅总是由近及远的。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回溯时,倒叙的方式就像在挖根,一层一层地深入,有些困惑也许在这一层、这一时期找不到答案,但越往下挖掘,却能看到根源。
以我来说,我在回溯成年早期和青少年时期时,对于父母的一些对待我的方式多有抱怨,虽然通过书写放下了一些执念,也能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为什么那样或者这样。
但当我回忆童年时,对照着老师列举的各种依恋类型,我发现我总体上是属于安全型的。再结合我对童年的记忆,发现没有什么特别让我不愉快的记忆,没有什么焦虑不安,与父母的关系也是亲密的。
我想这也就解释了,我在“抱怨”了父母之后,最后总能谅解他们。因为我的底层还是较为安全稳固的,比起他们对我的爱和付出,他们的“糟点”似乎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从阿德勒的话来看,我还是幸运的,我拥有的童年是值得我感恩的。
而比起去“怪罪”原生家庭,回溯童年的这个过程和老师课程当中讲到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我,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敲响的警钟。
通过回溯,重要的不是去“责怪”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多么得不完美,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成为一个不够完美的原生家庭的终结者,让好的传承下来,让那些我们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一切,不要再我们的下一代身上延续。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重复我们的剧情;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年后用他们的一生来治愈不好的童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回望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时,只有抱怨,没有感恩。
我希望,我能通过我的努力和学习,让我的两个孩子拥有可以治愈一切的美好童年,能够拥有面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坚实后盾,能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活得意犹未尽又对未来充满期待,能够在回忆往事时都是满满的感恩和能量。
无戒学堂日更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