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做自己吗?
如果你还单身,但你的同龄人都已逐个步入围城,你会因此惶恐吗?
如果你想创业,但同学圈都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你会放弃吗?
如果你想丁克,但周围的朋友个个都有萌萌的娃娃,你还坐得住吗?
如果你不想二胎,但周围的朋友个个比赛式地生娃,你会被二胎吗?
如果你想研究现实困境,可大家都在写理论paper,你会被论文吗?
……
我一直搞不懂马克思的两个似乎互相悖论的观点,一个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是社会化产物,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照这样说,人必须被群体认同,被社会认同,人才成其为人。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是强调集体的,强调人的社会性的。
另一个观点是,“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又是极力主张个人发展的。只有个人自由发展了,社会才能自由发展。
有些相悖,但细想,都有道理。我特别喜欢第二个观点,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才发展。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个性都充分发挥,社会才能集体前进,否则大家都是工具,都是社会的工具,不是鲜活的个体。
而工具多被淹没,即使再努力,即使再优秀。为什么?因为工具没有个性,充其量只是社会若干利益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你可以,他也可以;你不干,分分钟有人干;你若不按大众化的脚步走,就可能被异类,被排斥,甚至可能难以融入社会而举步维艰。
可那些崭露头角的人,那些改变了社会的人,那些革命人物,之所以能引领一个时代,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敢于做自己,不被社会工具化。
那么,如何才能不被工具?如何才能做自己呢?
一、内心有稳定的终极价值观。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小在心里埋下的种子,会一直种在心里。即使走再多弯路,即使经历再多困苦,它就像一面旗帜,让你始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体验,为福报,为众生,还是为自己,为父母,为家族,为下一代而活?理清这个价值观,才能更清晰了解自我,更清醒地知道怎么做才是做自己,或怎么做才能更开心。
二、敢于突破社会上的主流观点。
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即使别人都结婚了,也不被结婚,即使别人都工作了,也不被就业。大家都走的路,是社会的标准答案,是工具化的路。只有别人少走的路,才能踏出一串串脚印,那脚印才是独特的。鲁迅所说的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成了路,在现代社会需要重新定义为,这世界的路,一旦走的人多了,就没有了路,只有少数在荆棘中探出来的路,才能成了路。
三、勇于发现并抓住社会的痛点。
比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时代,多少创业者狭路相逢,九死一生,只有那些抓住社会痛点,针对性解决痛点或盲点的创业者,才能抢占先机。如创立逻辑思维的罗胖,就是抓住了中产阶级面临信息爆炸社会巨变时的焦虑而创立的,包括得到app中的为知识付费,都是为解决某一类人的痛点而创的。在罗胖做知识付费之前,做了广泛的调研,“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有了淘宝,有了滴滴,有了饿了么以后,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就相当于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就差读书房翰林院了。于是,得到就弥补了翰林院的缺失。
放眼望去,那些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敢于暂居人后、敢于延迟满足、敢于做自己、敢于突破大众观点、勇于抓住社会痛点的人最终都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为了自省,也跟朋友们共勉!做自己,让我们都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