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在这一整一个时期里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而他的一生梦想就是管控整个国家。这当时如此乱的一个时期,都说有才是最有用的,而曹操就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多有才华呢?要想知道的话就来先从他的小时候看起吧。
小时候的他有着游侠的精神,在袁绍遇难时,他急中生智想出了激将法,如此袁绍得救,他们两个在小时候是好朋友可长大就变成了敌人。袁绍与曹操的家境不同,一个出生豪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可曹操就不一样了,他是被收养的,家境也比较一般。可在那一次官渡之战中,曹操却赢了袁绍。元社会输就是因为他太过自信,以为不会有人再来打他,本是豪族的袁绍,却被一个寒族的曹操打败了,他改变了自己低微的出生,用他的智慧开启了新的一生。
在他长大后,就跟小时候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他疑心变得很重,动不动就杀人。杀人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是为了自保。就再有一次,他梦见有人想来刺杀他,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他身边的事从想为他盖被子,可却被曹操误会所杀。只能说他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非常有警觉。但要说他自保才这样做的,可能也没什么事,但这样的自保称之为不择手段的自保。也就是这样,曹操在许多人眼里变得不近人情、心狠手辣。
曹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从小就开始看一些诗经,而长大后写出来的诗也是十分精彩。一首《短歌行》就描述他内心的志向。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要沉吟至今就是因为青青子衿,他很希望有文化,有才德的那些人可以来听他“鼓瑟吹笙”。
曹操很纠结,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需要的是人才还是有德的人,在乱世人才最为有用,可在太平世,有得之人才更胜一筹。可曹操自己,他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所以他更觉得人才最为重要。
在曹操的一生中,有许多人都评价过他,可他们评价的角度都不同,那么到底哪一个最为好呢?首先第一位评价者是宗世林, 这个人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而他最看重的就是德,曹操很欣赏宗世林,一直想请他做朋友。可宗世林一直瞧不起他,并不是因为他没才,也不是因为他家世不好,而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无德,没有礼节。有一次曹操当了大官,宗世林去依然不与他交节,他认为他为不配得。宗世林的评价就是曹操虽有才,但无德就是不行。南阳宗林,因此这样注重德性,是因为他是儒家人。
除了宗世林,还有一位评价者,那就是乔玄。乔玄称之曹操为“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意思就是在乱世时有才华的曹操是英雄,可在太平世,曹操就变成了无德的奸贼。乔玄的评价并不是只看到了他的才华,也不是只看到了他的德行,而是看到了他最综合的一面,这就比宗世林厉害了。
曹操的权利都集中于在东汉末年,他们的家族在他们手上不太稳定,先是曹操代汉,后是司马代曹。知识的循环也许永远都无解,因为没有人可以一直掌握整个时代。
曹操少年虽任侠放荡,但他机智警敏。长大后他胸怀宽广,但疑心也慢慢边重,他开始为了自保而不择手段,他希望有人才能与他一起治理国家,可直到他死了,以后也没有称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