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屈原】(执卷诵读,踱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宋玉从背后上场)
【宋玉】(恭顺,抱拳打断)先生,学生打扰了!
【屈原】何事?
【宋玉】有客来访,秦国的使臣张仪求见。
【屈原】(皱眉)张仪?!(恢复正常,收起书卷)请他进来。
(宋玉退场,张仪从门口走进来)
【屈原】(客套作揖)不知今日有贵客来访,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张仪】(作揖奉承)久仰三闾大夫的道德文章,冠冕天下!今日瞻仰风采,果然名不虚传!
【屈原】(礼貌一笑)过誉过誉。不知张丞相此次来访,有何贵干?
【张仪】不不,鄙人已罢去秦国丞相之职。(停顿)虽不在其位,可仍是心忧天下啊!特别是贵国…
【屈原】(打断)呵呵呵!楚国的事情自然有我们楚国人来打理,(侧身)不劳先生费心。
【张仪】(语调夸张)先生当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人物啊!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使至贵国风调雨顺,盛世空前。可如今贵国与他国联盟,却和我们秦国为敌,实则有负于国啊!
【屈原】(诧异偏头)此话怎讲?
【张仪】(分析语气)先生自然知晓。当今秦国地半天下、兵敌六国,更有战车千乘,雄师百万!秦国大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此强弱分明的形势下,贵国不但不与秦国修好,反而合纵抗秦!这么做岂不是陷贵国于危难之间吗?
【屈原】(不悦)哼...张仪先生言过其实了吧!
【屈原】假使秦国至联盟于不顾,进犯楚境。山东六国定会同舟共济,绝不会坐以待毙!任凭秦国拥有军士百余万,战车千万乘,谁又能说,这一统大业,一定就是秦国的?请你转告贵国君王,楚国可不会朝三暮四、置前盟于不顾!(生气拂袖转身离场)
【旁白】张仪收买屈原不成,遂把游说目标转向了楚怀王的宠姬——郑袖。
第二幕
(两人对坐)
【郑袖】(喝一口茶)先生今日远道而来,想必有要事相商。
【张仪】夫人真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啊!(从袖子里掏出盒子打开)
【郑袖】(不解)这是?
【张仪】此乃隋侯之珠!鄙国寡君还望夫人笑纳!(将盒子放到郑袖面前)
【郑袖】(迟疑)贵国君王如此厚礼,不知所谓何事?
【张仪】(假装忧心忡忡)寡君命臣上达夫人,秦楚两国素来至诚相待,而今贵国却主张“合众弱以攻一强”,这对秦楚两国的世代友好,可谓大不利啊!(手轻拍桌子)
【郑袖】(捋了捋衣袖,抬头看张仪)先生之所以辞去秦国宰相来到鄙国,就是要使楚国放弃六国联盟,而与秦国亲善和好?
【张仪】(伪装义正言辞)客臣深知夫人向来也有此主张。唉……可惜贵国君王听从屈原的一孔之见,不但缔结了六国联盟,与秦国为敌。更用他来主持变法,压制贵戚。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郑袖】(附和皱眉)是啊!屈原倒行逆施,恣意妄为,为楚国贵戚所诟病,只是他深得大君的信任……
【张仪】客臣以为,如果有人晓以利害,说服贵国君王事一强以攻众弱,那屈原的地位必定会一落千丈!那时,他作乱无门,满朝的贵戚就不会忧心忡忡了!(说完再把盒子往前一推)
【郑袖】(将盒子收入袖中)依先生所言,妾身已知其利弊。
【旁白】郑袖日夜说服楚怀王,最终楚国背离了合纵,而与秦国结盟亲善。公元前302年,屈原流浪至汉北,在此遥思故国,悲从中来,故作《离骚》。
第三幕
【旁白】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要胁割让巫郡和黔中郡。顷襄王不肯,遂秦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
【屈原】(仰天叹息)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啊!可叹我作为楚人,却无能为力,真是愧对于楚国的历代君王啊!(低头叹息)九泉之下,我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宋玉】(假意劝导)唉,先生何苦让自己落得如此下场!与秦结好,倚其势而壮己力,岂不美哉!
【屈原】(抬头怒视)无耻小人!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学生!
【宋玉】(嘲讽)哼!如今你待在这里还能干什么?!真是不识时务!
【屈原】你这个卖国求荣的小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宋玉】(转身)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做什么?哼…
(宋玉离场,屈原愤怒立在原地)
【旁白】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两年后,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他预见故国将灭,回天无力,郁郁难舒。
第四幕
【旁白】屈原回到郢都。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清澈的江水里映着自己满头白发,屈原的心绪翻腾难平。
【屈原】(悲愤)可怜我楚国!!难道就要这样被那些奸人所灭?上苍啊,为什么你们你就不能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看清人世间的黑白浊清!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渔夫出现)
【渔夫】(抬头看到来人)您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为什么到这里来了?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如今强敌在外,朝上腐败,楚国的出路在哪里啊!
【渔夫】大夫是聪明人,应该想得明白才是。举世混浊众人皆醉,大夫为何不随波逐流,为何不一醉方休啊。
【屈原】(仰天)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旁白】屈原伫立江畔,仰天长吟:“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留下绝唱《怀沙》后,投入江水之中。公元前278年,时值端午,伟大的楚国诗人屈原,带着他对故国的无尽热忱和忧思,投身汨罗江,他用自己超凡卓绝的一生,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