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总会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毋庸置疑在学生时代,学习是一件大事,但不是全部。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能够与老师交流沟通舒畅,得到老师和同学、伙伴的认可,有一个好人缘。
在学生当中,有时候最难与人相处的是班干部,因为很多事情,老师都要向班干部询问,学生像防贼似的防着班干部,如果学生中的一个小团体认为是班干部出卖了他们,很容易受到同学们“道义”的职指责和孤立。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和班主任现在提倡的是绝不培养告密者,主张学生犯错自己承认,主动承担犯错的后果。尽量自己发现问题,事关学生个体问题,不把矛盾集中到班干部身上,有问题鼓励学生在班会上公开提出来,进行讨论和进行就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案的制定。班干部轮流制,在建立班委会的基础上,班长实行轮流制,每个人都去体验班长的权利与责任,促成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班级事务的管理一般有班委会监督执行,班级大事,全体决议,用制度说话。
在孩子们当中没有共同语言,也是受到大家排挤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孩子h们大都玩的游戏,只要是孩子不是痴迷,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玩,因为孩子们在一起很多话题是与游戏有关的。没有共同语言和话题,这个孩子很快就会被边缘化,除非你是一个学霸,很多孩子指着你讲解题目。但是孩子玩游戏一定要控制,但是最好不要禁止。另外,有些孩子为了和一些有异性朋友的伙伴有共同语言就去谈恋爱就没必要了,很多东西是没有必要去攀比的。
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可以提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项特长,无论是篮球、足球乒乓球,或者是音乐、舞蹈等等,让孩子有发光的时候,学校有活动,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参加活动耽误的那点时间,只要孩子稍加注意,很快就会补回来,孩子会在活动中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孩子还会得到同学、朋友和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对于孩子的自信等品质的培养很有益处。
鼓励孩子倾诉,同时自己当好倾听者。指导孩子与同伴相处,但是不要有两个极端。一是睚眦必报,只要受了伤害,必须要还回去,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朋友的。让孩子学会在受到伤害之时首先表示抗议和提醒,如果对方不是故意的,伤害不大完全可以一笑泯恩仇,但是句对不提倡孩子无原则一直忍让,有时候一直忍让的孩子会造成心理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