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末年,群雄四起,都想称霸世界,从而导致内乱不断,从董卓霸占朝廷,到袁绍和曹操的战斗,以及孙权和刘备的崛起,好一个英雄辈出,混乱不堪的时代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有三位力量,强大的主公战败其他所有人,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历史管这一时期叫三国。三国中分别是刘备领导的蜀国,孙权领导的吴国,以及曹操领导的魏国。而蜀国,有位受人们推从的人物。他既不是刘备自己,也不是关羽张飞(这几位其实也受人尊敬)而是诸葛亮。
诸葛亮只是蜀国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丞相,他怎么会如此受人尊敬?他骨子里信奉的是什么?儒家?道家?…且从诸葛亮最有名的出师表中解读吧。
出师表,诸葛亮将要北上攻打曹操时给刘禅写的奏章,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去攻打魏国,大意如此:我本来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南阳耕田,想于乱世中苟且偷生,刘备不嫌弃我的出生低贱,三顾茅庐求我协助他干一番事业,问我以后他该怎么办,我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效犬马之劳,东征北站,在危难时期跟随着他,已经20多年了,刘备知道我的谨慎,于是在临终时交付我辅佐你。接到这份重任以后,我害怕干不出一番事业,伤了刘备的先见之明,所以先把南方平定,国泰民安之后,准备北伐曹操,恢复汉室,回到以前的首都,这是我报答先帝的职分。
好一篇令人振奋的文章啊!一个君王让某些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他选的大人,要么能力非常,足以治理帝国,要么交情深厚。足以信任,很明显,诸葛亮两项都胜任了,在刘备死后,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呢?尽职尽责呀,迫不及待便想完成刘备的遗愿,而且白天黑夜都在负责任的管理帝国,心力交瘁,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人用来形容诸葛亮的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错,这是诸葛亮的很真实的状态。
诸葛亮会如此尽职尽责,难道是出于对蜀国的责任吗?是,那么为什么他会有对蜀国的责任心?知道来源于刘备给他的任务?不是,司马懿同样接受了帝王给他的托孤,那么司马懿怎么报答的,相信都知道:精心布局,给子孙后代创造了晋朝。看来和人的品质有关系。诸葛亮有司马懿缺乏的忠。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当时,儒家学派所包含和推崇的东西,诸葛亮全部含有,汉朝时代,儒家最注重的就是两项东西为忠,孝。身为儒学大家的诸葛亮,自然有着这样的品质。忠,代表着忠于国家,忠,给了几乎所有爱国人士直接的精神动力,要不然那些民族英雄是不可能存在的,同样,司马懿没有半点忠,是名副其实的野心家,诸葛亮则具备忠。
而且,诸葛亮的忠并不是对刘备的,而是对他自己当时的祖国汉朝的,曹操和刘备一样,都是极其看重人才之人,听说诸葛亮,肯定三顾茅庐去见他,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选择曹操,原因在于刘备是汉朝的后代,并不像曹操那样民正言不顺。能够光复他的心目中的祖国,解救人们于危难之中,难道诸葛亮不知道投奔刘备的胜算很低吗?当然知道,但是因为心中强烈的爱国和忠国,诸葛亮选择了刘备。不同于对某个人的忠,对国家的忠,爱求之不得。而诸葛亮最后的失败,更让历史上爱国忠国的人热泪盈眶,感慨无比。
现在我们一想起诸葛亮,就觉得他仙气飘飘,其似乎不那么想做官的表现也更显得他像无为而治的道家,而其实诸葛亮的骨子里深深地被儒家学派影响着,每一步的决断都能体现出儒家学派的主要思考,当然他身上也有道家的气息,也许为后来的道家和儒家和在一个人身上,打下了积淀。
为什么诸葛亮广受世人的推崇呢?相信各位已经找到了答案,他能够感动从古至今每一个人,虽说没有为儒家学派创作什么理论,但却体现出来浓重的儒家一笔,称之为集儒学成者,体现者,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