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曾经官至宰相,他在年轻时的《悯农》一诗,深刻的揭示了农民疾苦,让我们不由得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是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一首唐诗,所以李绅在人民心目中一直保持着积极正面的光辉形象,他也被我们冠以“国民诗人”的称号。
但是有史料记载,李绅在考取功名、为官之后迅速的蜕化变质,成了一名酷吏,人民给他一个称号“骄奢”宰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做完《悯农》李绅都经历了些什么?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
翻遍李绅的所有史料和记载,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史对李绅的记载褒大于贬,野史却是贬大于褒,其中提到的“骄奢”却是几乎全部出于野史之手,我们看下野史对李绅“骄奢”的几个故事。
一是“骄”。最有名的是《云溪友议》记载,李绅在做官之前,经常到李元将家里做客,李绅称呼李元将为叔叔,而李绅做官之后,李元将为了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呼李绅叔叔,但是李绅不同意,直到李元将称呼自己是“孙子”才罢休。
二是“奢”。最有名的是记载李绅喜欢吃鸡舌,一顿饭要用300多只鸡。还有就是一顿饭的耗费多达几百贯,刘禹锡到李绅家里做客,即兴做了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成就了“司空见惯”的历史典故,李绅当时一高兴赏赐刘禹锡一名舞妓。
我在这里有几点怀疑,第一《云溪友议》本身就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虽然记载了一些不被人知的诗文,里面的其他故事就是一部野史集,再就是当时唐朝阶级等级森严,李元将不管与李绅多么亲近,应该先称呼其官职,动不动以叔、孙之称有待商榷。再就是鸡舌和高额的餐费,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我至今还没有找到出处,网络上倒是有不少见解(请指正)。唯一值得可信的是送刘禹锡舞技一事,但是在当时的唐朝,押技之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李绅身居高位,其俸禄和皇上的赏赐,李绅是养的起这些舞技的,在这里用到李绅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妥,也是值得商榷。
但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了李绅的一个最大污点,也是导致李绅死后被取消封号,子孙世代不得为官的一大罪状,就是“吴湘案”,这也牵出了当时著名的“牛李党争”,李绅身为李派,查出了牛党吴湘贪赃枉法、强抢民女的罪状,按照李德裕的指示下,提前将吴湘斩首,李绅死后,牛党得势,随即对李绅进行报复。
这就是我们所能了解的做《悯农》之后,李绅的主要经历大部分都是卷入党争的漩涡,不能自拔,起起落落,最终死后不得善终的确切史实,然而李绅身居其位,韩愈、白居易也无法置之度外,李绅选边站也是身不由己。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李绅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为什么出入这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正史一般都是后人编纂,相对客观(当然正史也是需要研究的)。而野史鱼龙混杂,充满了个人主观臆断,很有可能是牛党的刻意摸黑,所以与实际事实出入较大。
通过正史对李绅的记载,李绅为人刚正不阿,这里可参考李绅在做李琦幕僚时,李绅不满其剥削、搜刮百姓,拒绝为其歌功颂德,最后被李琦下狱的史实。同时李绅还和元稹、白居易是至交,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通过以上各种见解,我认为李绅“骄奢”宰相的说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