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来一遭吧!用表情包来说就是:
我相信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都出现过想要建功立业的心。虽然,后来可能随着自身的遭遇放弃了这个想法,变成了下图:
所以,如何呵护内心的小火苗,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让自己觉得骄傲的人呢?刘未鹏的《暗时间》给了我们思路。
历史上从未有过像如今这样的时代,知识爆炸,新的知识不断出现,又快速灭亡。“一招鲜吃遍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暗时间”,才能不至于被时代所落下。“smart is the new sexy”正当行。
何谓“暗时间”?
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活得清醒,学会反刍。不费脑力的事情很多,做一个沙发土豆是很容易的。而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却不易。我们要充分利用暗时间,这不仅要求我们能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也要求我们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这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学习,到底学什么?
学习,我认为是学一个你真正热爱、同时又不会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学科、技能。做我们热爱的事情,这样工作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只要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坚持不懈地专注下去,最后肯定可以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前10%。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对此感兴趣的人,他们会为你的优秀买单。前提是:你是否足够优秀,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暗时间》里引用CSDN 的孟岩先生发表了一篇博客"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
我观察圈子里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技术人,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这个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得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如果这种组合,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
刘未鹏总结到:
长话短说,我相信以下的知识技能组合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替代性的:专业领域技能: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专业技能越强,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这个自是不用多说的。跨领域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Critical-Thinking,表达沟通能力,Open Mind 等等。学习能力:严格来说学习能力也属于跨领域的技能,但由于实在太重要,并且跨任何领域,所以独立出来。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性格要素:严格来说这也属于跨领域技能,理由同上。一些我相信很重要的性格要素包括: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是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自信和谦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后者是不要总认为自己确信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Keep an open mind)等等。
品牌有USP理论——独特销售主张。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每个都有竞争对手没有或者无法提出的卖点。光专业能力优秀还不够,光爱学习也不够,跨领域的技能、性格要素等等,都铸造了我们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锻炼各方面能力。“将外显记忆转化为内隐记忆。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将平时需要用脑子去想(参与)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习惯。”
作者分享了一些他的学习习惯,可供参考:
1. 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最先用到的东西。
2.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如何选择经典,可以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评价,综合分析一下。
3.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的时候的思考(包括闪念)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这个习惯是一年前才养成的,发现受益极大。)有了google note,笔记可以加上tag,非常便于回顾,加深理解。我觉得,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后两者常常也是相关的)。(本人推荐:印象笔记)
4.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发现这样一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多出来大量的思考时间。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卡耐基用一整本书讲了一个有效的做法来避免焦虑--底线思考。然而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投入地做另一件事情。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方法并不是使劲的告诉自己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因为那样等于就是脑袋里想了那只猴子,正确的做法是真的不去想那猴子,而是想别的。用别的东西充满工作记忆,其他的神经活动自然会被抑制。所以,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思考吧,甚至完全可以去理性分析和思考导致焦虑的问题本身,将其拆解,分析来源,在不知不觉中,大脑的工作重心就从情绪模块转向了推理模块了,而且这思考也可能顺带更有效地解决了导致焦虑的问题呢!
5.重要的事情优先。尽量避免琐事骚扰,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往往只是当事人觉得必须马上做完才显得紧急或者干脆就是紧他人之急,最糟糕的就是纯属性格上原因觉得每件事情都得第一时间完成,很多看上去紧急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能再拖了",有的干脆就并不需要或值得去做。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先放一放甚至完全let go的,否则的话就整天被所谓"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了。
6.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一本好书,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最好不要切得太琐碎了看,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联系。
7.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知识分两种,一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即领域知识。二是关于我们的大脑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后者不妨称为元知识。虽说这也是领域知识,但跟其它的领域知识不同的是,它指导着我们学习其它所有的领域知识。
8.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9.获得的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10.善于利用小块时间,也就是《奇特的一生》中所说的"时间下脚料"。
11.关于习惯的养成,必须要说明的:经常看到有些人评论说,说说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啊。对此我要说的是,做起来当然不容易,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和认识事物的框架是长期积累养成的,并且人们非常珍视自己的信念(英语里面表达不相信某个东西叫做"I don't buy it")。从进化心理学上这是有依据的,一个经过时间检验的信念往往是更靠谱的。只不过可惜的是靠谱不代表最佳,一个信念能让你活下来并不代表能让你活得最好。
最后,引用我刚入大学时,传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知行合一,方为懂道理。”献给所有践行心中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