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二现象”的表现特征及危害
所谓“高二现象”,是指在高二这个年级段普遍存在的难以管理、难以教育的教育现象,它是中学年级中的“事故多发段”,是“撞红灯”的高发区。任何一个教育者在此年级段的带班带课、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觉得特别费事、费神。老师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已成为“疲劳教育”,学习成绩“滑坡”。许多“淘气包”对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心理、寻证心理、对抗心理”。面对老师的批评,有的不屑一顾,态度生硬,冲撞老师,有的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养成的坏习惯改不掉,滋生的新毛病又露头,错误缺点此起彼伏。
“高二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高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它是青年走向人生的岔道口,如果缺乏认识、缺乏管理、缺乏引导、有可能走向歧途。“高二现象”普遍性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流行性”的治疗难度,易出事故、易出乱班,对其它年级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高二现象”的强弱取决于教育发展的优劣,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家庭之间的差异,个人之间的差异。
二、“高二现象”成因
(一)“高二现象”的生理成因。青年期是少年斯向成年斯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少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段。在个体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高二学生在生理发展上,早已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是人生中除了乳儿期外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高平均年增长7-10公分,体重平均年增长3-3,5公斤,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左右。
2、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上,脑发育主要转向机能方面,神经纤维变粗,分枝增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复杂化,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高,学习与行为上反应快而灵敏,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3、性成熟,第二特征发育趋于成熟。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进初中 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对异性的兴趣以及新的情感体验产生了重大影响。
4、情感上表现为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高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制,两极性明显。行为不易预测,心理学家们认为,这一时期是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这与少年期的神经系统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过程较弱有关。
(二)“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在人的一生教育中,家庭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奠基工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受教育史上始终书写的是第一笔。父母的言行举止自始至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俗语说:“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讲的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习惯、气质、品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道理吧。尤其是在高二这个情绪易感性较强的年龄段,父母的教育影响显得尤为关键,造成“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有三: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高二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明显变化,心理上的独立自主性与对父母的依赖性形成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有了自己的(对与不对)的见解和尺度,对以前周围权威人物的崇拜而逐步转化为具有主观权威意向。但在经济上、生活上和学习上仍然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这种依附关系。在思想深处不希望家长完全不管或不关心他们,但反对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要求平等,反对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或包办行为。家长过分的监督管理,则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和反抗行为导致家长与学生的矛盾。实在惭愧,我们许多家长平日忙于自己的事务,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学习、了解掌握教育方法,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果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里犯了错,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他们坚信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至理。不是唠叨数落,就是责骂、喝斥、甚或一顿拳脚棍棒。恕不知,教育策略中拳脚棍棒的体罚式教育,是施教者的最后绝招,当对教育对象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行多家长感喟的说:“我只有那样打,打死不下话,我也没招了。”当前高二学生离家出走大都是因在校在家的容身空间太小而造成的。
2、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自于诸方面教育的营养缺一不可,这就犹如要想庄稼丰收,阳光、雨水、肥料缺一不可一样。然当前的“破碎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都缺乏父爱或母爱,疏于教育,他们性格孤僻、怪异,心理自卑,缺乏上进心,缺乏集体观念,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3、教育进入两千年以后,教育者遇到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些从小就坐在“小皇帝”宝座上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含在嘴里爱到高二的孩子,未经一天风雨吹洒,缺乏自理,缺乏勤劳。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依赖,有的是娇气,有的是对大人的颐指气使。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生活需要真挚的热情,克服困难需要吃苦精神,挫折需要健康的承受心理,对待他人需要理解和宽容,而这些品德和精神恰恰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这正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三)“高二现象”的社会成因。“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和制约作用。社会教育的“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然而由于社会教育的复杂性,使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影响混合在一起,甚至于会出现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制的矛盾现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电视、录像、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多样化,各类文化挤占市场,良莠混杂,对于认识水平较弱、缺乏辩证观点,好奇,易感的高二学生来说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不分好坏,盲目接受,效仿,这些年来,学生群中出现的染发、留长发、留胡须、剔光头、穿奇装异服、戴金银首饰、唱流行歌、说流行话、用流行品等均属于盲目的行为模仿。君不见校园中的“厕所文化”、“宿舍文化”、“课桌文化”的泛滥,就是这种模仿之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情宣泄。
另外,高考虽在扩招,然就业的双向选择性,使对社会用人机制改革认识肤浅的家长盲目发出“大学毕业、不包分配”的教育误导,使得“读书无用论”再度抬头,是“高二现象”产生的重大社会诱因。
(四)“高二现象”的学校成因。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然当前教育部门及其老百姓对办学评判,把重头戏放在升学率的高低上,学校办学不得不把方向定夺在满足教育部门,满足老百姓的愿望之上。于是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过程中,一些过激的做法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说:节假日补课、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这样做适得其反。水紧鱼跳,想提高质量,倒造成厌学,厌学情绪一旦产生,伴之而来的就是“非补课课堂”的听讲质量下降,学生懒于听课,懒于作业,懒于思维的“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学业成绩。再比如说:我们有许多教师带班,由于教学工作等事务繁忙,很少有多少时间去思索班务管理和学生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批评简单、粗暴,只治其现象,而未治其根本,丢掉了教育的主动权。有时忙不择言、急不择语,出言过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长此以往,一个、两个、三个,伤到多了,使得学生敬而远之。从此,班级管理中帮手减少,对手增多,况且,教师刺伤学生有时是不知不觉,学生也不会主动谈心,他在背地里跟老师较劲,诸如破坏公物,拉帮结派,跟老师唱反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师生矛盾暗中进行,一旦爆发,难以收场。第三种现象: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正面教育太多,侧面教育太少。我们班会讲、夕会讲,大会讲、小会讲、集体讲、个别讲、班主任讲、课任老师讲,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人人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轰炸密集之至。但效果呢?实在不好,这是因为,说的次数多了,人就烦了,更何况逆反心理严重的高二学生呢?第四种现象是:有些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忽视了在学生心目中个人形象的塑造,忽视了在家长心目中形象的塑造。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敬业爱岗,言行举止不慎,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不融洽,从而导致自己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威信下跌。第五种现象是教师有时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抓错了对象,说错了话却不容学生辩解,放不下教师“永远正确”的尊严,一味顽固地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不愿放下架子给学生道一声歉,弄得师生僵局,场面尴尬。素不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连大教育家孔子在辨日故事中也还输给过两个小孩子,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第六种现象是我们某些老师在批评教育或是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的顶撞,不是很快转化僵局为和局,而是采用不理不睬的冷淡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跟学生赌气。素不知,你越是这样,越是显得自己的狭隘,越强化了学生对你的逆反心理,为自己的教育工作设置了障碍。
三、“高二现象”的教育对策
“高二现象”的可耐性较强,教育者必须坚持“可教育”原则,坚定教育信心,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同一错误的反复性。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过错行为前后情况下“辨证施治”巧妙运用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予以正确引导和矫正,促使其不良行为向良好方面转化,顺利渡过高二难关。
1、建设一个民主、蓬勃向上、充满正气的班级,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这样的班集体,师生民主意识强,凡事商量,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不独裁,师生一条心,人际关系良好,人人都为班集体操心,维护班集体的声誉,有这样的人际环境,班上即使有几个淘气包,想出格也孤掌难鸣。加之高二学生的从众心理因素,时间一久,也会被他人良好行为所同化。
2、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学生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即俗语说的“长个不长心”。他们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浑身是功,其能量随时迫切需要发泄。有时会不自觉表现出一些盲目的、不必要的动作。情绪易冲动,思想带有幻想性,自制性尚差,又无所顾及,无论干好事坏事都是非常卖劲,行动之后往往又不去认真思考行动的利害关系和后果。解决这对矛盾,不可压抑,不可断喝,除了作正确引导而外,需要教育者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能量的释放提供机会。诸如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公益活动、体育竞技、快乐周末等等。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把多余的精力释放以后,才会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学习,而当各类活动组织开展的有声有色是,学生才会产生“向校性”,即渴望去学校。渴望参加活动、欣赏活动。这比班主任在班上苦口婆心、枯燥乏味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目前的电游、网吧跟学校抢夺学生,归根到底是学习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形成的局面。
3、研究教育艺术,巧妙施教,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在教育中,我们经常所使用的教育方法,由于缺乏艺术性而导致教育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已婚或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案例中,惊奇的发现父母的干涉程度越高,男女双方产生愈来愈强烈的爱,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讲,是由于行为主体受到干涉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所致,借此效应,对班主任如何管理好学生,怎么样纠正学生过错和不良行为,应引起我们教育方法的反思,那就是说:我们平时在教育中命令学生“不准迟到、旷课,不准破坏公物,不准批架骂人,不准吸烟酗酒,不准谈情说爱”等“不”字,某些时候强化了学生这种行为,为避免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在使用“批评”这一武器时要坚持“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原则。教育实例如下:
(1)针对早恋现象,不去坚眉横眼地喝斥,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谈话形式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全面掌握了证据之后,找男女双方谈话:“早恋不足为奇,这份感情非常美好,人非草木,郭能无情,但从目前你俩的年龄来说,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应把这份感情冷冻起来(不是解散,而是冷冻),抓紧时间学习,读书,等到你俩都立了业,参加了工作,感觉到过去冷冻的那份感情解冻之后尚能热火朝天的话,教师给你俩当“介绍人”,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做,对各自的感情还是一种考验,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这样,明修感情之栈道,而暗渡教育之陈仓。
(2)批评教育迟到学生,不去惩罚,不去过多责问,如果班主任走出校门,站在学生来校的路口,等待学生的来临,学生必然忐忑不安地忙于向教师解释迟到的原因,这时老师不妨这样说:“我不是怕你迟到,耽误学习,而是担心你在路上的安全,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这种听似充满温暖关心的回答,其实隐蔽了因为你迟到害得老师为你一人担心的潜伏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敬仰教师,对于高二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生,乐于接受,刻骨铭心。
(3)班主任在带课带班的工作之余,如果无私牺牲一些自身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功课,去问候学生的冷暖,去谈聊人生,去叙说生活的感受,去和学生运动,去和学生娱乐……这种看似闲淡无聊的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而且使班主任在不经意间了解了学生。学生认为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敬爱老师这个人,也就敬爱老师的讲课,服从老师的管理。这样收忙于管理之外逸于管理之中的效果。达到有所不为才有所为的管理教育境界。
四、“高二现象”教育的粗浅体会
我通过与老教师交流,他们都反映在施教之后得到的体会是:现象表露在高二,根本出在高一或初中,欲想“高二现象”症状减轻,就必须从初中、高一密切关注,留心观察,积极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营造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班级环境,既注意大面积教育,又兼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防微杜渐,为学生安全渡过高二危险期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总之,“高二现象”已成为中学教育阶段的普遍问题,但却不是教育的“不治之症”,而是诸种不良综合症的高发期,施教者不可没有耐心,不能急躁,要清楚认识到:任何一场大大小小的病,从患症到治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需要我们的耐心而外,尚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无怨无悔的爱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神圣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