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一元, 佛学核心观念。
微观世界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是量子。量子奇怪在量子纠缠,量子纠缠的根源,是量子力学中间发现人的意识跟物质运动不好分开了。所谓佛学,心物一元,就是说心啊,或者说意识,和这个物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现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独立于观察者之外而存在的客观存在,不论谁去观察,用什么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即“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心物一元,就是心能转物,(中医里面的身心合一,也是这样的道理。)
物质是意识的呈现。量子世界的诡异,也就是微观世界的诡异,到底诡异在哪里呢?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我的手机不在我身上,我一想,手机要么在我书包里,要么在我桌子上,在一处就不可能在别处。(逻辑学,排中律)微观世界中就很可怕了,比如说一个电子,当我没有观测它的时候,它既在A处又在B处。这在宏观世界中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东西,它既在A处又在B处(A不等于B),它长什么样子?我们无法想象(或许这就是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而但我们去观察微观粒子的时候呢?它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它就变成要么在A要么在B了。
聪明人可能又要反驳了:你如果不观测怎么知道它既在A处又在B处呢?这恰恰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实验,杨氏双红干涉实验,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实验。出现干涉现象。微观世界的诡异揭露出这个诡异的现象振动了人类最聪明的大脑,爆发了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论战(爱因斯坦和波尔)。
人类呢,反正微观世界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就算了,大家用就完了,几十年来,人类就是这样子,人类一直没有想清楚这件事。这个争论后续就是薛定谔的猫实验将微观引入到了宏观当中,一个既死又活的猫。科学是崇尚的不能矛盾,现在自我矛盾,没人见过既死又活的猫。
后来争论中,一个物理学家韦格纳,又加上了自己的戴防毒面具朋友到箱子里和猫一起,此时,让朋友观察完毕后,他一定会说要么死,要么活,(坍缩到一个固定的态上)。此时就不会出现既死又活的情况。因为人类有分辨心,会分辨出死还是活,而不是既死又活,但是一只猫不会告诉人类它是死是活。所以人的意识一旦包含到微观系统去,微观系统就会坍塌(即 佛学 心物一元)。
韦格纳认为,这件事也就告诉我们,意识是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的,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外部世界的棉花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那么,意识也能够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在量子物理的观测问题中,意识就在触动波函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物理学前提就是不能容忍主观意识,要客观,最后却发现,连最最基础的地方也必须要人的主观意识参与才行,否则就没有一种清晰的状态。
这件事也说明,物资变得和意识有关了,意识才决定了物质的存在。那么,月亮只在我们观测它的时候存在吗?本质上,月亮也是微观粒子构成,如果我们都不观测,所有一切观测者都不观测,月亮就不存在了?或是叠加态?
《平行宇宙》书中广义推测说,整个宇宙也是一样的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如果我们都不观测,会不会宇宙就不存在了?人类不存在时,白亿年间,宇宙都处于既A又B的状态,所有粒子都不确定的混沌状态。每个粒子都已波函数的形式存在,没有清晰的图像,当我们观察的时候,万物才从变得确定,但当意识参与的时候,一切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