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上周六,我去妹妹家,爸爸送我去坐车回来时,提到上周他在这边和爷爷一起带筱晓时,爷爷故意早上自己带筱晓去公园玩,忽略他的感受。他觉得很不舒服。听完爸爸的言语后,心里滋生出许多对爷爷的不满和评判,这几天也不太愿意和他交流,说话。
结构
爷爷对外公的排斥和爷爷有时候对筱晓的负面评价是两个外部触发点,会增强我对他的不满程度。
我对他的不满程度越大->与他交流意愿越低->我们之间的误会越多->我对他的不满程度继续增大
心智模式
- 我不喜欢爷爷吼筱晓
- 我希望爸爸可以在家里过得更舒心,不要夹在中间受气
- 当我对爷爷有不满时,我会选择冷暴力,忽略他,不愿意与他交流
愿景
爸爸可以和爷爷和睦相处,一起开心带筱晓
召唤
筱晓可以在快乐,正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一家人可以更和睦的相处。
伤痛
“我不够好”,不够自信是潜意识里,今年才开始有所觉察的信念。它藏在很深的地方,深深的影响着我。所以,我想要给筱晓更多的正向的影响。让她自在,快乐的长大。
发现
- 小时候,爸爸经常和妈妈冷暴力。当他心里有不舒服的时候,他也不愿意说出来。但他会一直板着个脸,让一家人都不太高兴。我的潜意识里,认可了爸爸的这种做法,并延续它,成为我的自动驾驶模式。
- 整个过程中,我只考虑了外公和筱晓的感受和需要。“理所当然”的忽略了爷爷的需要。筱爸,不善言辞,和爷爷的沟通很少,我回家后也跟筱晓沟通更多,很少跟爷爷有沟通。在筱晓的心目中,妈妈排第一,爸爸排第二,爷爷排最后。只要有爸爸妈妈在,她会毫不犹豫的拒绝爷爷。当外公过来一起带筱晓的时候,小家伙又是特别喜欢外公的,所以又直接拒绝爷爷。爷爷也想要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当我们主动给他的越少的时候,他就越是想要向外去寻求这样的存在感和价值。当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也会有情绪,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去表达出来。
- 当我对某人不满时,我内在对他有很多的评判。这些评判,让我不敢去直视对方的眼睛,也让我不敢去和他交流。因为,我担心交流的过程中我会把我的不满和评判都直接表达出来。从小到大,“真实”于我,是很重要的,我没有办法去“假装”,开心或者不开心,脸上会很直接的表达出来。我想要做一个“真实”、“内外一致”、“身心一致”的人。